總序 中國新時期詩歌變革的潮流(代自序)(1 / 1)

總序 中國新時期詩歌變革的潮流(代自序)

新詩潮發展到現在已經有幾年了,這幾年是我對新的詩歌現象不斷理解的過程。我覺得新的時代出現了很多新的現象,包括詩歌現象。因為是新的,是我們所不習慣的,所以就需要了解它。現在常講代溝,就是不同年齡、不同層次的人不能夠相互理解。有些人理解自己熱悉的東西,不理解自己所不熟悉的東酉,像我這樣的人,可以理解我的師輩,也可以理解我的同輩,我理解他們痛苦的追求,追求的痛苦。但對於我的晚一輩,我的學生就不能夠很充分地理解。幾年來,我也是在進行著一種很痛苦的接近與理解的過程。我覺得時間是最寬容的最有耐心的,它給了我們很多機會。這幾年,有的青年朋友說,謝冕也變得保守了。這的確是,我也有很多事情不能理解,這是很痛苦的。因為我做的是教師工作,我接近的是不斷更新的年輕人,我如果不理解他們的思想,情感、追求,我將無以教人。我在研究中不斷發現自己的不足,我願意把一些情況介紹給大家。

開始,我是滿心興奮的,在反思的基礎上,我看到了新的崛起;繼而,我想宏觀地了解一下中國詩歌從“五四”以來的發展過程;到了去年,我開始在研究生和進修生中就藝術流派和藝術群落問題進行一些具體考察。這也是我的薄弱環節。這項工作進行了以後,我覺得還不夠,因為不斷有我們不熟悉、不理解的新的詩歌出現。於是今年,我們進行更加微觀的研究,十幾個人在一起,一首一首地剖析。一首詩,在我們麵前展開了一個陌生的世界。理解這個陌生的藝術世界是要花費功夫的。當然在這個過程中,有些問題我們與它有隔膜,甚至不能容忍它,不能和諧地共處,但是我覺得這種互相接近、互相理解的精神無疑是很重要的。許多青年詩人的詩歌,都是這樣一首一首地在我們的課堂上閱讀、研討。這樣的工作非常需要。不同的藝術觀念,不同的文化背景在這個新的時代裏互相衝撞,互相折磨,是很痛苦的。我們經受了這種痛苦,就會進入一個新的境界。

再一點是關於新詩潮的概念。這個概念是我比較早地在北大使用的,我不知道別的朋友是否同時使用或在這之前已經使用了。為什麼要使用“新詩潮”這個概念?我覺得“新詩潮”是對“朦朧詩”及“古怪詩”概念的一種矯正。朦朧詩的概念不夠準確,不夠科學。新詩潮的含義,就是新時期詩歌變革的潮流。變革是對不變革的固化狀態的詩歌現象而言,因此新詩潮是特定時代的產物。中國社會結束了長期的自我封閉,自我封鎖,向著世界開放。外界很多新鮮的東西敲打著中國的窗戶。我們正處在“五四”以來第二次非常巨大的中西文化交流的時代。在這樣的時代裏,我們的文學包括詩歌當然要求和世界取得共同的語言,要求我們的詩歌和世界詩歌取得同向的甚至是同步的發展。可以說開放的時代塑造了詩歌的新形象和新品質。變革的內涵,是從封閉性的文化性格向著現代傾向變革。我同意不用現代主義也不用現代派的概念,“現代傾向”更為恰當。我們還談不上準確、嚴格的現代派和現代主義。我們同西方,背景不同,時傳也不同,我們是從封閉的文化性格向著現代傾向的一種推進,或說逼近。因此新詩潮主要是針對一種日有的藝術規範而發的向著現代傾向發展變革的一個詩歌潮流。在這樣的含義下,無論詩人是什麼年齡,什麼風格,屬於哪個藝術流派,隻要具備了這種逼近和推進的性格,他就自然地加入了新詩潮。

變革又是什麼含意?我覺得在廣泛而嚴肅的曆史的反思的基礎上,變革必然帶有很鮮明的批判性,它包含了對阻礙新詩發展的消極因素的否定。有一個趨向應該注意,新詩潮是力圖擺脫農業小生產的文化形態,向著現代城市文明接近。現代人的思維方式,現代人對人的思考,無疑是新詩潮現代傾向中非常合理的因素。這樣,新詩潮的廣泛的包容性就是有條件的,不是無條件的。考慮新詩潮的時代性或時代感時,我們不可忽略一個重要困索,就是十年的社會動亂,以及為了結束這個動亂,人民群眾采取的一個大的政治示威運動,即天安門詩歌運動。盡管這個詩運並沒有提供詩歌藝術變革的更多的事實,但新詩潮是天安門詩運的直接結果,因為天安門詩運點燃了對以往的虛假詩歌的最早的叛逆情緒,而這恰恰是新詩潮的靈魂和核心。天安門運動改變了中國人民固步自封又自滿自足的傳統心態,這種心態也在我們的詩歌中表現出來。結束了這種心態,中華民族終於成為一個世界公民,我們在與世界的比較中感覺出自己的可悲的落後與可悲的愚昧,於是我們獲得了一個非常廣泛的視野,這就是全球視野,全球的文化觀念。於是在新詩潮的觀念中就理所當然地包台了加入世界詩歌的觀念。

概括起來,新詩潮的內涵包括三點:一是時代性,二是現代傾向,三是開放體係。

1986年6月29日在北京作協召開的新詩潮研討會上的發言,於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