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卷橫斷的掃描 第十一章簡短的結語(1 / 1)

下卷橫斷的掃描 第十一章簡短的結語

它們存在並且生長

他們選擇了一個美好的時晨來到中國詩壇。那時,思想解放的雄風正在吹起。這股後來被叫做崛起詩潮的中國新詩運動,最銳敏地傳達了時代大潮的潮音。他們令人目眩的挑戰性創新,使當代中國人對神的否定和對人的重新肯定的這一時代精魂,在詩歌領域中成為實體。對這一曆史性成果的價值估量,現在做起來當然還很困難,但時間無疑是最權威的力量。

新詩潮的湧現,頓給中國詩歌帶來了騷動。大多數人看到了活力與生機。也有相當一部分人持排斥或否定的態度,他們感受到格格不入的藝術氛圍,甚而產生危機感。中國大量善良的讀者,也不是一下子就能欣然接受這些“怪影”來訪的,他們健全的審美心理長期受到傷害。他們同樣缺乏必要的準備。

一批時代的探索者,在強大的藝術偏見所造成的惰性麵前感到苦悶。他們因明顯的不公正而困惑。但他們中的多數人堅韌而嚴肅。信任時間的選擇。默默耕耘,詩藝日盎精進。

這一代中國詩人的命運最為坎坷。(誰叫他們生活在這樣的黑暗與光明際會、陳舊與新生並存的時辰呢。)生活曾把他們驅趕到邊地和荒野。冷遇和貶抑迫使他們成熟,更為潛心於詩美的求索。這些強勁的生命,遙漸地掙脫了包圍圈。它們生長著,帶給中國新詩以嚴峻的慰藉。但最令人欣慰的,還不是這些局部性的進步,而是孕育它的社會整體的變革衝激力。

最初,它們開始集聚,是為了向那些詩的板結土層顯示力量。在本身還較稚弱的特殊情況下,它們需要“群”的集結。它們趨向成熟的鮮明跡象是:當年為了向著穩定的藝術橫式挑戰而采取的統一行動,已失去了意義。他們開始自立,當年同向的追求甚至轉化為異向的排斥。希望以各自的影響獨立地“裂變”和進行另一個層次的新的集結。各自獨立的藝術操守愈來愈趨於穩定並執著。顯示了如同折扇的展開那樣的放射性圖形。迎繪中國新詩的未來,描出了一個美麗的輪廓。

值得注意的是,中國詩歌的探索階段這種從集聚到分離是以誇人驚異的快速演進的。這說明新詩變革的律動十分急促。

新詩潮的崛起,以對詩歌藝術的高度統一化的抗爭為主要標誌。它們要爭取的目的,當然不是以這一種藝術代替那一種藝術,以新的一統去代替舊的一統。它的崇高使命應當是以多樣的藝術去代替單一的藝術。

從這個觀點看,目前這種表麵的歧異,恰恰是我們所期待的秩序。我們應當習慣這種秩序,習慣在光怪陸離的色彩和線條的旋轉中,按照個人的審美趣味進行辨析和挑選。而不是如同過去那樣隻存在一種選擇即無可選擇。

在文學的複興運動中,新詩體現了變革的先聲。但是新詩的變革甚至時至今日也還沒有受到鄭重的承認。這就造成了間隔乃至斷裂。大概不要太久,人們將會發現這種承認上的空白所造成的損失。我們仍然期待著趣知的回歸。

詩的青春不曾衰老,它以驚人的頑強來證實自己的存在。青春的聚會無需選擇環境。要是它們受拒於殿堂之外,它們可以選擇瀚海中的綠洲,也可以選擇北國的山泉。如今,它們選擇了中國的東南一角。這不是厄運,也不要把這理解為厄運,這正是不屈活力的呈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