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成長快樂(1 / 3)

十、 成長快樂

少年徐宇楓的媽媽叫吳靜。

她在一家研究所的醫院上班,丈夫是這家研究所的工程師,夫妻倆事業有成,小家庭和美溫馨。

他們對孩子的希望是將來能有一技之長,能生活得快樂。另外,希望孩子作為獨生子女,能有集體意識,能合群。

吳靜本人出身在一個軍人家庭,她身上繼承著軍人的坦誠開朗,跟她談話因此很輕鬆,可以很容易地切進話題。當我想知道某方麵的事情,隻要稍一涉及,她馬上就意會到了,不需要多加思索,會很準確、流暢地敘述起來。她念過大學本科,並且看得出來,她善解人意,性格溫和但同時很有主見,有主見卻又不自以為是。

這位媽媽的性格中,還有一點很吸引人,就是她無論說什麼都似乎懷著濃濃的趣味,她不是一味地訴說,而是有滋有味地描繪著,時不時明朗地笑起來,那笑容發自於內心,即或是在說一件不怎麼讓人高興的事,也是這樣。也就是說,這位媽媽善於把不高興的事化解開,並且笑著對待。

她總在談話中頻頻地使用兒子的小名,說楓楓如何楓楓如何,跟兒子說話時,也把對自己的稱呼隨時帶了進去,媽媽長媽媽短的。從頭到尾都讓人感覺到一種貼心貼肉的親切。

那天,我們去到她家小坐,那明亮的小家裏布置得整潔舒適,剛從俄羅斯出差回來的戴眼鏡的爸爸正在做著家務,一臉書卷氣但又粗胳膊粗腿的兒子偎在沙發上看一個科幻的影碟,吳靜拿出丈夫帶回來的巧克力,我們嚐到了這家人十分的甜蜜。

因此吳靜說她的兒子性格好,我非常相信。

長著一雙丹鳳眼的少年徐宇楓幸運地生活在這樣一個知書達禮且又親切和善的家庭裏。從小愛爬樹的爸爸待他很寬鬆,比方說對孩子補課曆來決不讚成,當媽媽的有時還因為別的孩子都去補而產生猶豫,可爸爸說學習主要在於掌握,不在於分數,隻要弄懂了就行。為了多得幾分而耗去孩子幾年的休息時間,是多麼不值得,會給孩子減少多少快樂?遇事總愛用商量的口吻跟他說話的媽媽也很少施過壓。

所以少年徐宇楓校外在家的時間,從不去補課,而是去打球。小時候他的乓乒球打得相當不錯,爸爸還希望他能打足球,排球或者籃球,認為那些球類所需要的團隊意識更強,這對於孩子將來長大了十分有用,從某種意義來說,恐怕比學習成績更重要。媽媽給楓楓買回了球,周末讓他去到外麵玩。孩子轉了半天回來,很掃興地說沒辦法玩,因為滿院子找不到一個玩伴。

孩子們都補課去了。這是一個春天的周末,陽光正好,不冷也不熱,各種各樣的花兒滿院子開著,青草綠綠的,多麼好玩的季節。但偌大的球場上隻有他一個人。

因為有這樣的爸爸媽媽,少年徐宇楓少了許多煩惱,成長中多了別人沒有的許多快樂。

不想當幹部

當年生下這個胖兒子,吳靜就打算要讓他結結實實地活在這個世界上,一是要身體好,二是能自立。這代人都是獨生子女,性格很容易產生缺陷。孩子才兩歲半,她就送進了幼兒園,一大群剛進園的孩子在那兒哭,可唯獨她的楓楓高高興興的。

這讓吳靜很滿意。

小朋友偷吃了楓楓的餅幹,楓楓回來告訴媽媽。媽媽連忙說你把這件事告訴別人了嗎?楓楓說告訴了老師,媽媽說下次不要再動不動就告狀,小朋友吃你的餅幹,一定是他餓了,或者他以為你的東西他也是可以吃的,你應該當麵告訴他,這是你的東西,小朋友不可以隨便動人家的東西。但是不要學會告狀。

楓楓說,媽媽我知道了。

楓楓從小就長得壯實,打起架來小朋友大都不是他的對手,但媽媽不讓孩子稱王稱霸。媽媽說,好孩子是不欺負別人的。

楓楓就再也沒打過架。

長大了,慢慢形成了性格。用吳靜的話來形容:這孩子不錯,成績很優秀,然後呢很快樂,待人接物各個方麵都很好,但是太單純,所有的老師都認為這孩子很單純,很笨、很憨,他很少有煩惱。

比如說哪次成績考得不好,他自己心裏也難受,但就一下子,調整得很快。再比如說競選班幹部,他回來告訴媽媽說班上選了誰誰誰,媽媽就問楓楓,你怎麼沒被選中啊?老師給我打電話說你沒參加競選,是為什麼呀?

他說媽媽,競選了以後我要是當這個班幹部,我就得管別人,我要管了別人以後,別人會生氣的。他就因為這個不想當幹部。

吳靜一聽就笑了。

兒子跟同學們關係都處得挺好,不想讓同學生氣。而其他很多孩子都願意當幹部,作為家長來說也很願意。但吳靜不想勉強兒子。

班主任很喜歡這個孩子,問了孩子好多遍為什麼不競爭幹部?孩子開始不吱聲,後來老師問急了他就說,老師我還不夠格。班主任就再一次給吳靜打來電話,說徐宇楓怎麼這樣?吳靜感謝教師的好意,但她替兒子解釋,說他的性格比較散漫,就讓他散漫一點,再一個這孩子好玩,如果當班幹部的話,就有很多想玩的東西沒時間玩了,就是這樣子的。

遇到這樣的家長,老師多少也有些稀罕。

小學每天早上有很多孩子值勤,各個班輪流,由高年級的孩子擔任,檢查同學帶沒帶紅領巾,校容儀表整不整齊,不許站隊的時候吃東西等等。媽媽覺得這挺好的呀,能鍛煉人,就鼓勵孩子也去。先報名然後由老師選,

研究所這個院子裏跟楓楓差不多年齡的有三個男孩子,都是高高大大的,體格長得特別壯,這三個孩子在他們班號稱“胖子三人組”。學習成績也都特別好,班上的前三名基本上被這三個孩子包攬了,他們之間關係也特別好,上學放學總在一塊兒。但有段時間吳靜就發現怎麼總有一個孩子回來得晚些,有天恰好碰見了那位媽媽,就問你的孩子怎麼回來那麼晚呢?

那位媽媽說:我的孩子在路隊管值勤,忙這忙那的,所以總要晚一些。吳靜聽了沒吱聲,心想兒子不是也報了名嗎?難道沒被選上?

她回家趕緊問兒子,還怕傷了兒子的心,就繞著彎子問:楓楓,你們選值勤是怎麼選啊,是同學選還是老師選啊?兒子說:自己報名老師選。媽媽就問你報名了沒有?

兒子說沒有。

媽媽說你為什麼不報名呢?這事對你不是挺好的嗎,能讓你得到鍛煉對不對?兒子就說,媽媽,我覺得我進學校就是想和小朋友一起玩,換到值勤那個地方,就跟小朋友玩不成了,專門老盯著別人看,我不喜歡幹這種事。

媽媽說,原來是這樣。

雖然吳靜希望兒子能有一些鍛煉,但是從她和丈夫內心深處來說,也並沒有希望兒子今後非要從事行政管理,他們更多地希望兒子能像他爸爸那樣,成為一個工程技術人員。用老人的話來說,荒年餓不死手藝人。憑著自己的本事和能力在社會上立腳,永遠過著比較充實的日子,這樣挺好。

她要讓孩子長大以後回憶起青少年時期,沒有什麼痛苦和不快樂,她真心希望孩子能按照自己的意願來選擇生活,能在任何環境下都保持一種平和的心態。她和丈夫都感覺到生活在競爭日益加劇的情況下,常常有心態調整不過來的時候,那麼那種平和的心態尤其重要。

但有時候又覺得兒子在這方麵太沒有要求了,是不是算他們教育上的一種失誤呢?

關於“優秀”

接下來一件事更讓吳靜記憶猶新。

就在孩子小學快畢業的那年,班主任老師給吳靜說,準備推薦徐宇楓參加武漢市“十佳少年”和“百名好少年”的評選,說他各方麵條件都不錯。吳靜覺得很榮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