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喪事(2 / 3)

那頭洪謙卻不肯收手,攛掇趙大郎與林家點嫁妝。又與鄰裏說:“不知這病人犯的甚麼昏,兒子不教親生父親養,必要交與嶽家。因我娘子外祖母與他家同姓認了幹親,哭到門上逼著為他家爭出頭,生恐孩子親爹了親兒子哩。街坊許多年,不消她說,我等又豈能看著孩子受苦?然此等無禮的事如何能吮?老人家叫他家氣病了,於今還在床上哩。老安人與我親祖母也差不離了,叫人氣病了,我與些祭儀便是麵子,休想我親去!”

洪謙又使團頭侯四手下化子滿城謠傳,道是林家要逼趙大郎做鰥夫,又要接外甥養活,一分嫁妝不肯留下。滿城風雨下,林大娘子怨恨尤深,她有個十三歲女兒正在說親,有此事,幾個人肯要她閨女做媳婦?

林家始慌了手腳,又有林老安人侄兒林秀才並林老安人嫂子老舉人娘子等來看林老安人,一齊說林家不是,又往趙家挑唆一回。竟鬧得趙家與林家兩親家不上門兒。趙大郎被逼無奈,將林氏嫁妝一點,敲鑼打鼓兒送還林氏娘家,且說:“錢財與你,文郎卻是我兒!從此兩家不相幹。”

竟使親戚不上門兒。林家因理虧,欲待鬧,滿城上下無不知此事,卻都不說他家好話。世人皆知後娘不甚可靠,然似這般逼鬧女婿不叫續弦的委實罕見,趙大郎又送還嫁資,隻要兒子,林家雖有些可憫之處,卻也未免失禮霸道。林家兩頭落空,兒媳肚裏埋怨婆母,又要安撫女兒,少不得向丈夫抱怨兩句,惹得丈夫心煩提起拳頭,氣得林大娘子帶著一雙兒女跑回娘家去。林大舅不得不千求萬告複接回來。

因不知是洪謙弄鬼,林家又怨上趙家。不想因這一場鬧,撐了幾年欲死而未死的趙家老安人卻叫氣死了。家人恐她生氣,未曾告訴她事情首尾。趙大郎見事鬧大,如何敢說是林氏欲強求人家女兒?卻冷不防家中使女多嘴,說叫趙老安人聽了,道是孫媳婦娘家要逼她孫子做鰥夫,這一氣又如何忍得?

趙大郎雖疑心是洪謙,然洪謙與街坊所言,句句與謠言不一樣,洪謙又是個秀才,他是

白丁,鬥將起來恐要吃虧,且壞了名聲的是林家,於他又無損,他還了嫁妝,留了兒子,反有人說他硬氣,便將此事壓下。他也實惱了林家做事不周全,結下這等仇人,悔得不行。又千般想來,是嶽家不信他這親爹,聽得多了,連著文郎,也冷淡起來。

林、趙兩人便成死仇。

反是林老安人兩劑藥吃下去,又好了起來。醒來見素姐在床前坐著,一雙眼睛哭得通紅,不由又氣:“你恨我不死,必要哭死我哩。”嚇得素姐不敢哭,秀英早從吳媽媽與焚香處問得實情,看這親娘竟不知要如何待她。還是洪謙道:“城中炎熱,且去鄉下避一回暑。”攜家,與林老安人母女,同往鄉間而去。一則避暑,二則避人。

蘇先生略有耳聞,卻是不知事關玉姐,聽聞下鄉,便道:“也好。鄉間清靜,倒好休養。”又親為林老安人摸一回脈,道是老病又急怒,好生將養就是,萬不可再動怒。

————————————————————————————————

五月裏,洪、程兩家收拾行李,一早雇了車轎馬匹,往鄉間而去,住卻住在程家那處鄉間宅子裏。

秀英冷臉隻不與素姐說話,洪謙也不搭理這位嶽母,林老安人更不待見她,下死命,不許她說話。素姐自知理虧,又無人理會她,鎮日難過,又不敢於林老安人麵前哭泣。忍無可忍,便想上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