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鄭武公的陰謀一生
想要在亂世亂局中突破,光憑實力、光憑能力,是遠遠不夠的,更重要的是,你得有手段,有陰謀。
鄭武公姬撅突的一生,就是用無數手段和陰謀堆成的成功史。
其實大約就在周幽王的時候,鄭桓公姬友就假借周天子的名義,不但“借”了虢鄶的土地。過了幾年,也就在周幽王最後那一年,鄭桓公在申侯與周幽王交戰中,借口鄶國有嫌疑,再度搶占了鄶國的大量土地,然後就“忠臣”了。
鄭武公也是大有乃父之風的一個人,他打著自己帶兵平王東遷開道,讓自己大大地擴張了地盤。
首先他瞄準的就是鄶國,借幾塊地盤?不不不,那是老黃曆了,他現在要的,是整個鄶國。
滅國,那是相當不容易的事。第一,有周朝的宗法製度,不容許你亂擴張;第二,鄭國是新生國,鄶國是老牌國,鄶國當初割讓土地,是鄭桓公假借了周幽王的名頭,如今西周已亡,周平王沒有威信,再狐假虎威效果不大了。再說,人家怕事,能夠讓你敲詐勒索得逞,不見能讓你奪去全部身家也不反抗。光是鄶國這些年積累下來的文臣武將,那就不是鄭國這剛發家的能比得上。
所以鄭武公也不會擺明車馬來攻打,他用的是陰謀。
這一天,鄶國國君接到消息,他的官員們在鄶國都城門外附近一個隱秘的地方,發現一個奇怪的祭壇,上麵有剛舉行過祭祀的痕跡,未幹的動物血、燒過的紙灰等……
隨著調查的進一步深入,他們把祭壇挖開,果然下麵埋著一份盟書。
那個時代,祭祀是一件很重要的是,人們做出任何重大的事情前,都要問過鬼神,尤其是結盟之類的事,更是要鬼神作證,大家一起寫下盟書,沾上血,埋在盟誓的祭壇下麵,作為永久的證據。
這些,都是當時的習慣性常規動作。
但是讓人吃驚的是,這份盟書的簽署人,一方是鄭國的國君姬撅突,另一邊則是鄶國許多高層人物,這些人才能不凡,掌握著鄶國的軍政各界,都是實權人物。如果這些人竟然是鄭國的內應,那麼整個鄶國就交代在他們手中了。
鄶國國君嚇出一身冷汗來,暗叫著祖宗保佑,這邊趕緊搶先動手,把這些叛徒內奸殺了個精光。
然後……當鄭國軍隊兵臨城下的時候,鄶國國君才發現,自己原來的滿朝文武能臣幹將,頂用的一個也沒有了,全讓他自己殺光了。沒死的,也跑了,沒跑的,也人心惶惶,一潰而散了。
於是,鄶國就這樣,被鄭國並吞了。
鄶國亡於公元前769年,也就是周平王二年,春秋卷徐徐展開,這是用陰謀縱橫的年代,這是弱肉強食的年代,這是一個隨時會重畫地圖的年代,這是整個國家會消失於曆史時空的年代。
鄭國滅鄶,是春秋陰謀第一戰,也是春秋滅國第一戰。
但是,這僅僅隻是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