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章偽忠良鄭桓公(1 / 1)

3、偽忠良鄭桓公

一個老大倒下去,無數個小弟想成為老大。

一個猴王倒下去,無數子猴子爬上來。

周天子雖然失去權威,可是天底下的諸侯大大小小,權力利益事情多多,總得有個人牽頭主事。因為周王朝的封建製度,讓任何一個諸侯想擴大到把周王朝推倒取而代之,都是不可能了。

但是,在失去權威的周天子名義下,爭個話事人當當,還是可以的。

最先跳出來的,就是鄭國的諸侯鄭莊公。

鄭國是一個很遲被分封的諸侯國,始封之君,就是周厲王的幼子姬友,也稱王子友據說他是周厲王被國人驅逐以後,在流亡之地彘地所生下的兒子。周宣王繼位以後,把權力穩固了,再把這個弟弟接回來,在周宣王二十二年把“鄭”這塊地方,封給最小的弟弟,為鄭桓公。因為封建製度的原因,其他土地基本上有主了,周天子能劃分的就是自己封地內的土地,所以鄭國原來的封地,就是在離西安不遠的地方,也就是今天陝西的華縣。

同時,周宣王又封姬友為司徒,根據周禮的內容來看,地官大司徒,管民政管王朝日常實際事務,權力很大。

周宣王這個大哥很仗義,跟姬友關係很不錯。等到周宣王一死,大侄子周幽王一繼位,姬友就尋思開了新想法,把整個封國,從陝西的華縣,遷移到了河南中部一帶,還是叫鄭國,也就是現在河南的新鄭。這塊土地,比原來的土地擴大了很多。

我們已經知道,周王朝的封建製度,已經把天底下的土地都包產到戶,劃歸到各路諸侯名下了,那麼姬友又是憑什麼得到不屬於周天子份額外的土地呢?

根據記載上說,姬友這個人很聰明,他看出周王室快要滅亡了,於是請教了太史伯。太史伯把天下的地盤分析了一大通,說南邊楚國太厲害,西邊遊牧民族太橫,所以我給你選個位置,你看這一塊地方怎麼樣?它在虢國和鄶國之間,有河、洛、濟、穎四條河流交錯的地方,交通方便,容易發展經濟,同時又易於防衛,你可以先把你的家屬手下財產奴隸等慢慢遷移過去,占住地兒,發展勢力……

姬友有點沒想明白,問太史伯:“這是虢國和鄶國的地盤啊,我把家搬過去,別人能答應嗎?”

於是太史伯就說了一句非常無恥的話:“你忘記你的身份了,你是周天子的內政大臣,你要把家搬哪兒,有誰敢攔你?敢攔你就是跟周天子叫板,你就可以代表天子,用天子的軍隊把他們給滅了。”

於是姬友明白了,就叫兒子姬掘突去跟虢鄶二國交涉,虢鄶二國當然不答應了,可是奈何不了人家有權有勢,爭不過來,隻得吃下這個啞巴虧。每國各交出五個城池,一共十個城池,鄭國象征性地送點禮物當是拆遷補償,於是就把這塊土地占為已有了。

姬友說,我不是占你們的土地,我隻是出於安全考慮,把我的財產和人馬暫存在這裏的——所以這件事,曆史上又叫“桓公寄孥”,孥就是財產的意思。

許多現代的官員,也學著鄭桓公,喜歡當著A國的官員,用自己在A國的權力,又偷偷把自己的財產轉移到B國去。

就象鄭桓公姬友那樣,當著周天子的官,用周天子的軍隊,把他從周天子那裏得的財產轉移到國外,把自己的老婆孩子都安置好了,繼續留在周天子身邊。

然後,就是我們開頭說的:廢太子宜臼與舅舅申侯勾結犬戎,在驪山腳下謀殺了周幽王和新太子伯盤,把周王朝給滅了,把祖宗家業扔給了犬戎和秦,然後自立為王,把堂堂大周天子變成了仰人鼻息的傀儡。

而在這個過程中,鄭桓公姬友的角色也很有意思。據曆史記載說,在侵略者犬戎衝上來殺周幽王的時候,大忠臣姬友為了掩護周幽王安全撤離,結果不幸死於犬戎的亂軍之中,壯烈犧牲。

盡量史書上的姬友死得很忠良很烈士,但是我們綜觀姬友生前身後事,卻不能不遺憾地揭開這位大忠臣的真實麵目。

一是姬友生前,早早地就把自己的家庭財產轉移了;二是所謂的敵人犬戎,正是姬友的兒女親家申侯邀請來殺周幽王的幫凶。殺死周幽王的真正凶手申侯和周平王宜臼,一個是姬友的親家,另一個是姬友兒媳的表哥。

所以,我更傾向於猜測,姬友和申侯早有勾結,於是在動亂前轉移資產,在動亂中搶著引路而被誤殺——當然,申侯沒有虧待他這位老友,分贓的時候,鄭桓公姬友的兒子姬撅突,分到了相當優厚的一大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