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7.“咬人”與美(1 / 1)

1984年夏,著名戲劇家阿甲為中國京劇院三團加工現代戲《恩仇戀》。著名青衣演員李維康在劇中扮演的鳳妹子,是“八仙會”新封的大師妹,是個敢恨更敢愛的潑辣角色。當鳳妹子獲悉自己所愛的人趙泉生遭到“八仙會”匪徒綁架而麵臨危險時,阿甲一再提示演員,此際鳳妹子心中要充滿一個“咬”字——她要撒出潑勁,連諷刺帶威脅,連挖苦帶恫嚇,一時鋒芒畢露,忽而又棉裏藏針。排演場上,李維康幾次根據提示去動作,但都沒動得起來。最後,她沉重地歎息一聲,對阿甲講:“我有顧慮——怕鳳妹子一‘咬人’,這個人物就不美了。”

阿甲對李維康說:“鳳妹子此時要不要‘咬人’?我看要的。她既不能退縮,也不能蠻幹,這兩種做法都會加速趙泉生的死'亡。麵對瘋狗一般的敵人,鳳妹子隻有一個辦法——以咬治咬!敵人是用邪惡咬老百姓,鳳妹子則是用正義去咬敵人。這才是鳳妹子‘咬人’的實質。‘用正義去咬人’不僅必要,而且還應該是美的。美有各式各樣,柔是美的,剛也是美的。鳳妹子的性格則是剛和柔相結合的——她眷戀著趙泉生,相思得那麼深沉、那麼蕩氣回腸;她又在搏擊敵人,‘咬’得那麼刁鑽,‘咬’住就不肯撒嘴!”

“心有靈犀一點通”。李維康回到排演場上,恍如另一個人——潑辣辣,凶蠻蠻,刁鑽鑽,惡狠狠……場上沒動鑼鼓,卻早有了戲劇氣氛。

近年來,戲劇、電影界存在一個現象:有些主要演員(尤其是一些年輕漂亮者),往往習慣於演美的角色——不僅有美的心靈,還要有美的外型。本來,生活中充滿對比,現實中絕看不到清一色的“大美人”或“奶油小生”;同時,戲劇必須反映衝突,隻有通過與醜的搏鬥,才能顯現美的心靈。無奈這些道理,卻沒有為藝術界的某些同誌所接受,於是一些貌“美”而實歪的形象,次第出現於銀幕舞台。什麼才是真正的美?還是羅丹說得好:“美即是性格和表現。”正是這種美學觀點,使絕不難看的斯琴高娃勇於扮演絕不好看的虎妞,並取得絕對不可小看的成績。現在,李維康這位一向秀麗文靜的“大青衣”,居然在緊鑼密鼓中撒潑動野,這種藝術處理頗為太膽。這件事,由於發生在剛剛獲得戲劇“梅花獎”的女演員身上,所以就格外值得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