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學生的成功素質教育與升級理論指導1
1.成功素質教育的基本原則
成功素質教育要求在全麵遵循高等教育一般原則的基礎上,重點把握並遵循創新教育原則、學生為本原則、個性發展原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原則、學以致用原則、開放辦學原則,並使這些原則在成功素質教育的各個層麵共同發揮作用。
創新教育原則
(1)基本含義
創新教育原則是指教育要以培養學生的創新素質為基本價值取向,在教育教學過程中,通過增強學生的創新意識,激發學生的創新精神,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培養創新型人才。在成功素質的五大體係中,觀念體係是核心,其中創新精神是觀念體係中的重要內容。成功素質教育就是要圍繞“創新意識、創新精神、創新思維、創新能力”等方麵全麵實踐教育創新,並運用創新原則,開展辦學模式創新、育人機製創新、教育觀念創新、教學內容與方法創新以及管理創新,實現成功素質教育人才培養目標。
創新的根本特征是變革,是進步,是超越,是人類本質力量發揮的最高表現,是人類最有價值的生命活動形式。有了創新,才有了人類對現實的不斷超越,才能推動人類從現有的水平向著更高層次發展。大學是知識與智慧的殿堂,同時更是創新思維和創新行為最活躍的領地。以創新的理念、創新的模式、創新的教育培養創新人才,是世界高水平大學共循的發展與騰飛之路。
(2)基本要求
營造有利於創新的環境貫徹與實踐創新原則,必須從有利於創新的角度,大力營造廣大師生勇於創新、善於創新的環境。首先,要從戰略高度,樹立“隻有創新才有活力,隻有創新才能發展”的理念,形成“創新可貴、守舊失敗”的輿論氛圍,具有“敢試敢闖,不怕挫折”的創新心態,倡導“辦學自主、學術自由”的風氣,營造陶行知先生所倡導的“個個都是創新之人,天天都是創新之時,處處都是創新之所”的大學創新主流文化。其次,要搭建形式多樣的創新平台,包括融入國家或區域性創新體係之中,通過建立校校之間、校所之間、校企之間、學校與社會之間的對外溝通與互創機製,搭建“外向型創新網絡”;采取多種形式,根據培養創新型人才的需要,選準創新項目,組建創新實體,打造“內向型創新平台”。再次,要為創新實踐提供優質服務,特別是在吸引創新人才、申報創新課題、創新成果獎勵、保障創新經費、人力資源集聚、創新成果評審鑒定、申請注冊、專利保護及其轉化等方麵予以切實保障。
建立有利於創新的激勵與約束機製貫徹創新教育原則,建立激勵與約束機製十分重要。一方麵,對教職工在教學創新、科研創新、管理創新等方麵貢獻突出的給予獎勵,並與職稱晉升、評先評優、提拔任用等掛鉤。另一方麵,倡導學生大膽創新,對於學生在創新方麵表現突出的,可以通過獎勵學分、免修部分課程、享受獎學金等形式予以激勵;對於未能按規定完成創新課程、創新活動以及未獲得創新學分的,一律要求補修,或采取其他學籍管理措施加以約束。充分發揮各創新主體的作用,全校師生都是創新的主體。貫徹落實創新教育原則,必須重點在學校創新、教師創新、學生創新這三個層麵充分發揮作用並有所作為。
學校創新是全局性創新。在辦學思想上,要牢固樹立創新是學校靈魂和核心競爭力的理念,並內化到全校師生思想觀念和教育教學的各個環節之中,圍繞成功素質教育根本目的,把培養學生的創新素質擺在重要位置,突出對學生創新意識、創新精神、創新思維、創新能力的培養;在專業與課程建設上,要圍繞成功素質的五大體係,優化課程結構,創新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探索與推廣將知識轉化為創新素質的有效方法;在教學評價上,要按照培養創新型人才的要求,從有益於引導教學創新和學習創新,設計和完善教育教學測評體係;在學校管理方麵,要全麵推動體製創新、製度創新和管理創新。
教師創新是教育教學創新的主體。教師創新包括教師的教育觀念創新、教育能力創新、教學方法創新等。專業教師要首先樹立“三種精神”:一是對已有理論的懷疑精神,隻有“懷疑”才會有對理論的拓新和發展;二是對前沿理論的批判精神,隻有“批判”才能夠創新地吸納和完善;三是對未知領域的創新精神,隻有“創新”才會有突破。在此基礎上,努力使教育教學活動成為充滿創新激情、點燃創新火花、激發創新行為的過程。實驗教師要善於將創新理論導向創新實踐,善於創新實驗教學的內容、程序和方法,善於通過實踐性教學檢驗和驗證學生的創新思維、創新過程和創新成果。素質導師要從過去學生工作的傳統模式中解放出來,圍繞非專業素質教育的基本職能,重點探索與實踐培養學生非專業素質、消除失敗因子、修補素質缺陷的途徑與方法,促成學生成功素質的內化。素質拓展培訓師和素質測評師所承擔的職能屬於全新的領域,更要有創新思維和創新行為,特別要在如何通過素質拓展途徑提升學生成功素質、如何通過素質測評引導學生完善自身成功素質等方麵有所突破、有所創新。
學生創新是創新教育的落腳點和歸宿。創新教育要求學生時時想著創新,人人都能創新,處處踐行創新。要具備以創新精神和創新意識為核心的創新個性。包括強烈的好奇心、求知欲和探索精神,嚴謹的科學態度、開放意識和合作精神,敢於冒風險、不怕失敗的信心和勇氣等等。要有“博專結合”的知識儲備。擁有寬厚的文化基礎知識,才能避免思想的狹隘和行為的短視,為創新思維打下堅實的基礎;具備紮實的專業知識和技能,才能判別專業發展方向,把握專業發展動態和趨勢,增強創新的實效性。善於在實踐中不斷提高創新能力,特別是對創新需求的敏銳預測和正確把握的能力等。學校和教師要善於跟蹤和引導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創新實踐,並給予恰當的評價,以激勵學生永葆創新精神,參與創新實踐,提高創新能力。
學生為本原則
(1)基本含義
成功素質教育認為,學校的主體是學生,學校一切工作都必須奉行“三個一切”的辦學宗旨,即一切為了學生,一切為了提高教育質量,一切為了學校的發展,其落腳點是一切為了學生成人、成才、成功,一切為了開發、培養學生的成功素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