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學生的成功素質教育與升級故事推薦28
35.史蒂芬·貝其特的故事
隻有一心想著宏偉計劃的人,才能夠建造世界上最偉大的技術工程。
在二戰早期,德國潛艇擊沉盟國商船的速度,是船廠造船速度的2倍。此時美國海軍部迫切地尋找一家製造商,來生產急需的60艘商用船隻。他們傳話給貝其特製造公司,希望它能生產30隻船。史蒂芬·貝其特,這家家族公司的首領,沒有任何造船經驗,但他堅持要得到生產全部60隻貨船的訂單。他說:“如果你能想象多大的生產規模,你就能得到你想要的多大的收獲。隻要認識到這點,你就會撇開每個小數點。”
規模宏大是貝其特的長處。在30年代最大的工程胡佛大壩建造時,貝其特作為該工程主管,就學到了這一點。二戰期間,貝其特的造船廠在1941~1945年共生產了560艘潛艇,同時每月生產20艘貨船。這一產量即使在“大生產”時代也是一個奇跡。
貝其特在他近70年的職業生涯中,一直幻想著建造規模宏大的工程,而且,要看起來越不可能則越好。他經常重複的一句話是:我們可以為任何人建造任何東西,不論在什麼地方,不論規模有多大。他和他的公司在加拿大洛基山脈的無人區、在阿拉伯沙漠上、在南美的雨林裏和令人恐懼的許多地方,如中央幹線所在的波士頓郊區修建輸油管和發電廠。他的工程甚至還包括建設整個城市(如沙特阿拉伯的迪拜市)。貝其特的足跡遍布六大洲140個國家,可以說貝其特公司的工程師比其他人更多地改變了整個地球的輪廓。
貝其特從小就在崎嶇的工地上成長。他的父親沃倫開創了公司,並在加利福尼亞叢林中鋪設鐵軌,修建高速公路。史蒂芬·貝其特在1989年去世時,離89歲生日隻有6個月,他生前喜歡在工地上轉悠,但其言行舉止並不像一個建築公司的老板。50年代,在他的鼎盛時期,他經常衣著整潔、得體,以推銷員式的討好態度,操著相對柔和的聲音出現在工地上。
貝其特是個有遠見的人。在20年代,他預見到能源增長,遂在公司業務中增加了管道鋪設一項。在此之後,他還大力推行現在稱為“交鑰匙”的建築工程合同。即:貝其特接手一個工程,在規定的期限內完成,竣工後將它交給對方,而隻收取固定的費用。1959年,貝其特考慮在英吉利海峽修建海底隧道,並最終在這一個十年得以完工。
1931年“大蕭條”時,貝其特拿到了大峽穀的圖紙,這是個幾乎不可能實現的工程。貝斯特的父親聯合六個大公司組成聯盟,來完成胡佛大壩工程。聯盟以4900萬美元中標,並最終賺取了大量利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