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9年4月
帝都洛陽一片蕭條,百姓閉戶,商業休市。
長樂宮前殿文武百官身穿素服,齊聲跪拜:“吾皇萬歲,萬萬歲。”
漢孝靈帝殯天,年僅十七歲的皇子辯即皇帝位,尊何皇後曰皇太後,太後臨朝。大赦天下,改元光熹。
“眾愛卿平身,孤,哦,朕尚年幼,不懂國事,愛卿們若有事啟奏,可將奏章呈遞太後,由太後定奪,大將軍和太傅從旁輔政,朕,退朝吧。”
百官垂首,閉目一副痛惜之色,那高坐皇位頭戴冕冠,身穿龍袍的皇帝,不但沒有半分魄力,更是在此時嬉皮笑臉,對朝議這種國家大事絲毫不放在心上,估計心思早已飛到去享樂了。
皇帝毫無風度地匆忙離去之後,百官站在原地沒動。
文武之首的大將軍何進和太傅袁隗二人轉身對視。
何進麵帶微笑伸手示意道:“太傅大人,您請。”
“還是大將軍您先請。”袁隗垂下腦袋一副謙卑的模樣,他可比大將軍何進要年長至少十年。
默然垂首的百官麵無表情,心中卻比誰都明白如今的朝廷是誰一手遮天。
在靈帝殯天後,何進,袁隗,張讓,以及何後有一次密議,這次密議的結果是大將軍何進與太傅袁隗參錄尚書事,代表大將軍與太傅已經可以直接決斷朝中政事,這,便是真正的實權。
大將軍何進肯讓太傅袁隗與他同參錄尚書事,代價便是士族支持大將軍,十常侍瞬間勢孤力薄,最終隻能妥協,蹇碩作為靈帝托孤之人兼皇子協擁立死忠,被剝軍權交出西園軍上軍校尉一職後,又被打入天牢,當夜,慘死獄中。
雖在皇子辯登基初時,朝中一派寧靜祥和之色,但底下暗流湧動,殺機四伏。
大將軍何進權勢滔天卻還得寸進尺,妄圖掌控皇宮內外,於是便數次發難意欲將十常侍連根拔起。
何太後臨朝攝政,深知一旦十常侍被鏟除,何進下一步便是架空太後,將皇帝束之高閣,再然後,誰也不敢說那時何進還會做出什麼。
於是何太後阻撓何進除掉十常侍的計劃,形勢詭譎的朝中大權爭鬥再一次拉開了帷幕。
距離皇子辯登基已過三個多月,大將軍何進在一次朝議結束後麵色陰沉地回到自己府上,差人將袁紹與曹操召入府中密室。
“啊,愚昧蠢婦,懂什麼國家大事!”
魁梧雄毅的何進將手中茶杯捏碎,目光冷如冰山。
這一幕恰好被正走進房中的曹操與袁紹看見,何進恍若無事地拍拍手,將茶杯碎末擦幹淨後,伸手示意二人入座。
將連日來打算鏟除閹黨卻被何太後阻撓的不快訴說給二人之後,何進閉上眼睛,問:“為今之計,你二人有何妙策?”
神色平靜的袁紹端起茶水不溫不火地品嚐著,眼神微抬,瞥了眼身邊的曹操。
隻見曹操挺起胸膛對何進拱手道:“大將軍,宮中閹黨賊首不過區區數人,大將軍隻需遣一員大將率領千人入宮便可將閹黨一網打盡。”
這個方法聽起來是很簡單,可是何進卻還是閉著雙眼,眉頭輕蹙。
袁紹放下茶杯,俊郎的麵容帶著幾分淡淡的笑意,輕聲道:“孟德此計不妥,若大將軍派將領率軍入宮,天下人會如何看?這是謀反!這是逼宮!斬除閹黨之後,大將軍將成眾矢之的,恐自身難保。”
袁紹的話讓何進情不自禁地點點頭,他如今權傾朝野,必須顧及名望,稍有不慎成了天下公敵,將身敗名裂,死無葬身之地。
“本初又有何看法?”何進淡淡地問道。
袁紹將笑意收斂,眼神平淡,沉聲道:“末將以為,大將軍可召並州牧丁原前來,借丁原之手一舉鏟除十常侍。”
此言一出,何進還在深思,曹操卻驚得滿目錯愕,脫口而出:“袁紹!丁原在並州有八萬大軍!如今更是在河內屯兵五萬!他若舉兵十三萬前來皇城,即便斬除閹黨,丁原若是不聽號令,控製帝都,西園軍可擋不住丁原和他麾下的呂布啊!”
這一點,何進也有所顧慮,他歎道:“的確如此,丁原雖是我親信,但他大軍長驅直入洛陽,若不服號令,恐生禍端。”
袁紹聞言,麵色凝重地朝何進一拱手,絲毫不理會一旁曹操著急上火的表情。
“大將軍,丁原若來洛陽斬除十常侍,必成朝中士族以及太後眼中釘刺,那時他肯定心生不滿,成為禍患,不過,大將軍可再請西涼董卓前來鉗製丁原,兩人互為掣肘,大將軍可坐收漁人之利,待閹黨覆滅之後,此二人若不聽號令,可從中挑撥,令二人互相廝殺,大將軍手中西園軍可在塵埃落定時控製局麵。如此,大將軍不但除掉了閹黨,還有平亂之功,天下人,還有誰不服大將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