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四十一章 陷陣破敵(1 / 2)

叛軍兵臨城下,戲誌才孤注一擲打開城門讓陷陣營出城與徐和決戰。

六千將士麵對五萬餘叛軍,兵力差距接近十倍。

當陷陣營緩緩出城時,在城內的郭平趨步來到城樓上,走到戲誌才身邊低聲道:“城中豪族大戶蠢蠢欲動。”

意料中事,戲誌才冷笑道:“讓他們鬧吧,隻要高將軍一舉擊潰城外叛軍,他們在城中所為,就是自掘墳墓。”

早就派人暗中盯住城中豪族大戶,戲誌才此刻絲毫也不奇怪城內會有人與徐和裏應外合,這也是陷陣營必須出城與徐和決戰的原因。

若是堅守不出,城中豪族向四麵城門發難,恐怕成都頃刻就會淪陷,但高順率陷陣營出城與徐和決戰,城中豪族此刻就算打開了其他三麵大門又如何?難道徐和還會不顧眼前陷陣營而掉頭從別的城門入城嗎?

東門有蕭仁與蕭義的親衛軍,雖不足千人,可都是武藝不凡的少年郎,麵對戰場上普通的兵卒,至少也是以一敵三。

出了成都東門的陷陣營與徐和大軍隔著護城河遙相對峙,列開陣勢,陷陣營層次有序,不但鎧甲堅固,鬥具精良,兵種搭配也堪稱完善。

騎兵在左右兩翼,中軍陣前是一千強弩兵,身後搭配著兩千刀盾兵與長槍兵。

吊橋緩緩放下,通往成都的道路已經呈現在眼前,徐和卻不敢貿然下令進軍,反而令大軍後撤一裏。

因為通過吊橋的道路上,徐和已經看到了嚴陣以待的強弩兵,他麾下都是步卒,全是近戰廝殺的兵種,既無騎兵,也無弓弩手,若是硬衝過吊橋,等同送死,撤後一裏,讓陷陣營通過吊橋後,戰場就豁然開朗了,五萬大軍可以從容對陷陣營形成包圍之勢。

秦家的人不懂兵法,就連徐和這種淺薄皮毛的兵略知識都不如,見到徐和讓大軍後撤,憋著火,隻能呼喝著民兵也跟著後撤。

高順指揮將士們戒備地通過吊橋,同時也在觀察徐和大軍,不苟言笑的他已經對徐和大軍有了非常客觀的認知。

看上去五萬餘眾的確優勢明顯,但真正有戰力的隻有徐和的一萬大軍,而這一萬大軍處於正中,被烏合之眾的民兵包圍住,左右施展不開,退也無路,隻能前進,而那四萬餘民兵,連個軍陣都站不好,若是僅因為人數就怕了他們,陷陣營豈不是辜負了主公賜名與厚望?

高順練兵初時,郭嘉就寄予厚望,除了黃巾餘部外,就隻給了高順兵馬裝備,後來攻下漢中,拿下成都,鎧甲兵器,夥食待遇,陷陣營都是最好的,郭嘉對高順說過:但有所需,隻管開口。

高待遇必然需要有高付出,陷陣營每日刻苦訓練,毫不懈怠,將士彪悍,如狼似虎,是郭嘉麾下最具戰力的精銳之師。

當陷陣營通過吊橋,在護城河外列開陣勢後,吊橋又一次緩緩升起,此時此刻,頗有背水一戰的處境。

“秦業,你率左翼一萬大軍,秦武,你率右翼一萬大軍,與我一同三麵合圍敵軍。”

徐和從容不迫地下達軍令,但是一轉頭,卻發現秦業與秦武沒動,皺眉不已。

“你二人在猶豫什麼?”

秦業與秦武父子倆的確猶豫,這衝鋒陷陣,他們是打著讓徐和帶頭的,現在徐和擺出架子要指揮他們,顏麵無存是其次,關鍵是他們也怕死,實際上就打算在大局已定的時候上去走過場罷了,真要上陣衝殺,卻瞬間膽怯。

陷陣營一片肅殺之氣,戰意盎然,高順可不管你徐和有沒有下達軍令,當吊橋升起之後,跨馬在軍陣正中的高順打了一個手勢之後,兩翼的騎兵即刻有序地縱馬奔襲而去。

三千騎兵三條路線,意圖從徐和大軍左右兩側以及後方衝殺進去。

而陷陣營步卒穩重地挺進,當叛軍進入射程之後,強弩兵動作齊整地放出箭矢。

耳邊震天馬蹄聲,三隊千人騎兵朝著大軍兩翼以及後方逼來,眼前又有密密麻麻激射而來的箭矢,徐和前方倒下了數百步卒後,他怒吼道:“全軍衝鋒!”

身後大軍掀起浪潮一般湧向前方,在強弩兵搭上箭矢的間隙,步步逼近。

場麵變得有些混亂,可都是叛軍在亂,徐和一萬大軍的確衝鋒了,連他的兒子都帶著一往無前的氣勢衝殺上去,可那四萬民兵隻衝上去了不到一萬,其餘的都站在原地。

他們可都不是聽命於徐和,而且陷陣營的威勢讓他們心驚膽戰,未戰先怯。

喊殺聲響徹天地,徐和發現身邊至少有三萬民兵都沒有衝上去,頓時朝身邊的秦業怒吼道:“讓他們衝啊!傻站在原地等死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