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六十七章 慕名而來(1 / 2)

從法正追溯到他的祖輩,郭嘉與法正還有點兒對立的意思,因為法正祖父隨劉焉入益州,在郭嘉舉兵之前就病死,郭嘉與法正沒有直接仇怨,可是有了劉焉,還真不能說絲毫聯係都沒有。

這些郭嘉不知道,也不在乎,三國時期有誌明主無一不是胸懷天下,小仇小怨放不下,還談什麼雄霸一方?曹操招降納叛是出了名的,反過來謀臣武將在出仕投效明主時,哪怕有些許私仇,肯定也都會盡棄前嫌。

法正是關中人士,董卓遷都長安後把他在洛陽的暴行分毫不差地複製到了關中,百姓怨聲載道,艱難苟活,不少人下定決心南下避難,法正便是到益州避難的,同來的還有好友孟達。

按年齡,法正如今才十七歲,放別的地方恐怕還不夠資格舉孝廉,但在郭嘉這裏,年齡,身份,地位,都不是阻力,就算他再年輕幾歲,隻要才學過人,郭嘉一樣敢用,至於心性和上任後的作為,那就交由修齊治平四人執掌監察的部門去觀察了,做不出政績,郭嘉是不會留任何情麵,不論是誰,賞罰分明。

當郭嘉打算親自召見法正與黃權時,秦宓卻說道:“此二人正在府外等候。”

郭嘉一愣,驚奇地望著秦宓,秦宓微笑道:“主公求才若渴,有才士在科舉脫穎而出,定是想要即刻召見。”

沒再說什麼的郭嘉整了整衣冠,秦宓下去通傳二人。

三歲多的郭燁不動聲色地收起筆墨,郭嘉什麼也沒說,他卻自覺地起身,走到郭嘉麵前,脆聲道:“爹,孩兒告退。”

郭嘉看著他正經的神情,不知說什麼好,跟著蔡琰不知道都學了什麼,跟個小大人似的,童真童稚在他身上好像褪去的極快,平日也不撒嬌不闖禍,乖巧十足卻有性格,禮儀周全,正式場合經常沉默不語而耐住煩悶。

揉揉他的腦袋,捏捏他的臉,郭嘉歎氣道:“燁兒,你難道就不想出去玩?”

郭燁稚嫩的臉龐浮現猶豫之色,而後輕輕點了點頭,郭嘉見了一笑,說:“那你想玩就去玩吧,你娘要是阻攔,你就來爹這裏告她的狀。”

抱著一卷練字照抄的竹簡,郭燁露出無邪的笑容,答應一聲後就小跑著離開了。

郭嘉思索著是不是該和蔡琰談一談關於兒子教育的問題了,管太嚴不是好事,該鬆的時候還是要給孩子一些空間的。

就在郭嘉思考的時候,秦宓帶著兩個少年走入堂中。

“主公,法正,黃權來了。”

秦宓發現郭嘉失神,於是出言提醒。

郭嘉一抬頭,兩個其貌不揚的少年不卑不亢地正給他拱手行禮。

“法正拜見大將軍。”

“黃權拜見大將軍。”

郭嘉左右打量二人,勉強算得上一表人才,外貌並不算出眾,但氣質不錯。

伸手示意二人入座,郭嘉溫和地說道:“坐吧,你二人才學不俗,我想請你們來益州府做官,不知你們意下如何?”

法正和黃權對視一眼,頗感詫異,沒想到郭嘉如此器重他們,這剛進行完科考,就把他們提拔到了如此高度。

如今郭嘉的益州的統治機構中,若是用國家來形容的話,那益州府就是中央權力部門。

二人雖也想過從科舉中博得出仕的機會,卻隻敢想著郭嘉賞識他們,任用他們為地方官吏,卻根本不敢奢望進入益州府之中。

“不必顧慮,疑人不用,用人不疑,我既然說了請你們來益州府做官,就不會敷衍欺騙你們。”二人沒有答應下來,郭嘉還以為他們懷疑他的誠意。

法正和黃權同時朝郭嘉一拱手,道:“謝主公。”

郭嘉饒有興致地問法正:“法正,你恐怕還未行冠禮吧?”

表情嚴肅的法正卻道:“不瞞主公,為了參加科考,家中已為我提前行了冠禮,取表字孝直。實不相瞞,一年多前,聽聞主公在益州舉行科舉後,我便有南下入蜀的想法,後來與好友子度商議後,便舉家來益州,一是避難,二來想要看看主公是不是真的唯才是舉。”

原來是慕名而來的,看來郭嘉科舉取士收到了不錯的成效,但是他又疑惑地問道:“子度是何人?”

法正當下介紹道:“是我的好友,姓孟名達,表字子度。”

孟達?

也算是一員戰將了,郭嘉卻問道:“子度莫非參加科考未能脫穎而出?”

這句話是問秦宓,但是秦宓卻苦笑著搖了搖頭,他們批閱考卷都是不知考卷是何人作答,最後交叉批閱後公認的才士才會呈報給郭嘉,至於那些沒有選上的,他們也沒閑工夫挨個詳細了解。

法正卻道:“主公,子度並未參加科考,他去參加了武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