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十六章 力求上位(1 / 2)

後世士子推崇諸葛亮,將他捧上神壇,最根本的原因是三顧茅廬。

縱觀曆史長河中,不乏天縱奇才的有誌之士,可唯獨隻有諸葛亮是一位開國皇帝三請四請才出山輔佐的。

以致後來的士子憧憬諸葛亮,多半向往的是他們也能臥於隆中,抱膝長吟,而後有君主親自來恭請出山,說白了,也就是不想參與競爭,自詡高價待沽。

可天下才士無數,沒有多少人是做著等明主來尋的美夢,戰火紛飛,天下四分五裂的年代裏,既要苟全於世,又要出人頭地,立誌揚名立萬的才士更多地還是自尋出路。

近弱冠之年的龐統學有所成,孤身遠走,雲遊四方,並非尋找明主,天下分崩,諸侯割據,能投效的君主就那麼幾個,再經過刪選後,他的選擇並不多。

非但君擇臣,臣亦擇主。

“龐統,你說錯了,不是我敢不敢用你,而是你值不值得我用。”

夜朗星稀,靠在池邊的郭嘉仰望天空,並不欣喜若狂。

早已消去對千古名流的追捧與震驚,郭嘉很清楚自己在做什麼。

龐統,千百年後是個熟讀三國如雷貫耳的人物。

可現在,默默無聞,隻是一個出身稍顯高貴的少年郎罷了。

郭嘉用人講究科舉取士,不可能為了區區一個龐統打破規矩。

一個龐統不足以幫他平天下,但科舉取士是千秋萬代的基礎。

聽到郭嘉言語中的清冷,龐統並不意外,拱手道:“在下準備參加益州秋後科舉。”

這句話讓郭嘉再次將目光投向龐統,眼中一亮,頗為讚賞。

有真才實學的人就應該這樣,真金不怕火煉。

心思一轉,郭嘉情不自禁輕笑起來。

龐統終究是龐統,算盤打得不錯。

他要參加科舉,直接去成都就行,完全沒必要來長安,可他偏偏來了,想必是他也知道僅憑考卷上幾行筆墨,無法展露他全部的才華,所以單槍匹馬來見郭嘉,展現一二。

很多初出茅廬的士子見到郭嘉會有卑微,見到典韋許褚會有驚懼,如龐統這般不卑不亢者已算另類,加上龐統的身份和過往與郭嘉的交集,敢孤身前來,也是打算用膽色博得郭嘉另眼相看。

隻是龐統不知道他的名字在他沒出生時,已經在郭嘉心裏至死難忘。

“士元,袁紹,曹操,我,三家之中,為何你選擇我?”

郭嘉一聲帶著親近之意的“士元”令龐統神色微微波動,隱含雀躍。

龐統按捺住心中漣漪,輕聲道:“袁紹與曹操,皆不容我。”

郭嘉仰天哈哈大笑。

“士元,你來投我,彼此就開誠布公吧,在我眼裏,不是袁紹曹操容不下你,而是你在我這裏,能夠得到的,袁紹和曹操都給不了你。”

龐統聞言表情一僵,隨即緩和,望著姿態狂放的郭嘉,會心一笑。

郭嘉隻問曹操和袁紹,沒有提及劉表,袁術,孫策,呂布,公孫瓚,劉備,馬騰,韓遂這些人,原因很簡單。

公孫瓚,袁術已露敗亡之象,劉表,劉備,呂布,孫策,馬騰,韓遂,或自保艱難,或無雄心壯誌。

天下人眼中諸侯也有兩類,一類是劉表這種隻求自保,一類是袁紹這種瘋狂擴張有誌天下。

像劉表這種諸侯,遲早都要滅亡,隻是時間問題,因為他們是坐以待斃。

像袁紹這種諸侯,能不能問鼎天下,不好說,至少有機會。

一般才士若隻是求田問舍,大可以去投效劉表,袁術這等諸侯。

可才高誌廣之士若想實現抱負,一展所長,外加給子孫後代開創一份榮耀基業,則會選擇袁紹,曹操這等諸侯。

在這個區別對待諸侯的立場上,郭嘉近年休養生息,目的不明,外人不知道郭嘉究竟是守成之君還是開拓進取之主。

打下關中的意義,在天下人眼中非同尋常,意味著郭嘉要逐鹿天下,因此,龐統才來投效。

相較袁紹用人看重出身門第,曹操治下庶族與士族分庭抗禮,郭嘉這裏,就成了龐統的首選。

袁紹手下門閥林立,龐統一個外來人,單憑智謀想要博得袁紹重用,簡直異想天開,外加他深知自己長相醜陋,袁紹恐怕見他都會生出反感之心。在曹操那裏,龐統也許能脫穎而出,但他要麵對一個問題,是為曹操效力,還是加入帝黨一派,不論加入哪邊,日後免不了有生死抉擇。

唯有郭嘉這裏,龐統沒有這個顧慮,況且郭嘉如今實力非常符合他的擇主標準。

屬地,郭嘉是天下第二大諸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