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年郭嘉遊曆荊州時,諸葛亮父親還在世,諸葛一家也都在琅琊郡,那時龐統還不到十歲,這樣一對伏龍鳳雛,郭嘉根本沒放在心上。
至於一人之力能否力挽狂瀾,郭嘉那時年少輕狂,不以為然。
臥龍鳳雛,得一可安天下。
這種話郭嘉不信,一個君王的崛起,靠的可不是某個人,而是一批能法智術之士,劉邦有張良,蕭何,韓信,陳平等等一大批才智出眾的文臣武將輔佐才能成就霸業,放眼曆朝曆代,凡要開創盛世基業的君主,沒有誰是單靠一個謀臣或武將就能功成名就。
相反,一個君主如果隻能依仗一個才士,想必內心是喜憂參半,曆史上劉備永安托孤,臨終悲鳴對諸葛亮那番話,恐怕多半也是試探諸葛亮居多。
現在突然問起龐統關於諸葛亮的事情,郭嘉隻是想看看有沒有機會把諸葛亮撬來益州,哪怕諸葛亮不出仕,也是打壓潛在對手的一個手段。
“士元,諸葛亮,你熟悉嗎?”
龐統百思不得其解,郭嘉三番五次將話題引到諸葛亮身上,才不過十六歲的諸葛亮難道已經名傳天下了嗎?
“泛泛之交。在下有幸與他一同在水鏡先生處聆聽教誨。”
算起來,龐統和諸葛亮都是司馬徽的高徒。
閉著眼睛神色平靜的郭嘉再問道:“你覺得諸葛亮是怎樣的一個人?你若給他傳話,讓諸葛一家遷來成都,我厚待他們,可行否?”
臉上露出一抹不屑,龐統搖搖頭道:“諸葛亮一表人才,胸有大誌,可在下與諸葛家交情頗淺,可以為使君效勞傳話,結果嘛,九成無功而返。”
諸葛家一係列動作都是為了依附荊襄世族,讓他們來益州?癡心妄想。
“你與諸葛亮皆在司馬徽座前聽教,為何你好似對諸葛亮甚為輕視?”
聽出龐統話音中淡淡的譏嘲,郭嘉頓生疑慮。
伏龍鳳雛,年紀相仿,龐德公和司馬徽都對二人有過教導,沒道理敵視對方。
龐統麵色沉靜,淡淡道:“在下眼中,諸葛亮自負虛偽,言表不一,在下羞與為伍。”
嗬嗬。
郭嘉算是開了眼,龐統來投已經是意想不到的事情,這又聽了龐統一番話,算是再來一驚。
沒有再去追問,這個時代人各有誌,有才華的人瞧不起平庸的人,出身高貴的人瞧不起貧寒子弟,文人雅士瞧不起宦官之後等等,龐統和諸葛亮不對眼,也不算太讓人驚訝。
仔細一想,郭嘉露出會心的笑容。
一個說不求聞達於諸侯,又自比管樂的人,龐統說此人自負虛偽,也不無道理。
隻是自負嘛,郭嘉看來未必,諸葛亮也隻敢自比管樂,管仲幫齊國興盛,樂毅幫燕國收服失地,說到底,這二人也不是幫助諸侯一統天下的人物,諸葛亮要真的不知天高地厚,大可自比漢初三傑,那三人可是劉邦親口承認奪天下成帝業的定鼎功臣。
晚風徐徐,涼爽宜人。
幾人靠在池邊,聊著閑話,郭嘉閉目養神,享受這難得的愜意時光。
論年齡龐統年幼,與許褚甘寧典韋加上馬鈞四人互相介紹一番後,謙卑有禮地寒暄幾句,嘴上連道久仰久仰。
能被郭嘉如此親切地招待,出乎龐統的意料,在他料想,就算他在郭嘉這裏留下印象,而後從科舉中脫穎而出,想要真正進入郭嘉的幕僚機構,也要數年。
現在關中官場空虛,郭嘉要大力提拔人才,龐統瞅準機會前來投效,已經是個捷徑,可他還不滿足,郭嘉就在他身邊,能提高印象分就要多表現。
“使君,在下有一策獻上。”
龐統認真地望著閉目靠在池邊的郭嘉。
仰頭閉目的郭嘉輕輕嗯了一聲,靜待下文。
斟酌片刻,龐統開口朗朗道:
“使君攻取關中之後,首先要休養生息,關中沃野千裏,隻要百姓回歸安居樂業,關中興盛指日可待。而後使君可迅速發兵平定西北,隻要涼州入手,使君便無後顧之憂。
關東局勢眼下正處非常之時,公孫瓚時日無多,袁紹一旦一統河北,他若南下,就看曹操了,曹操若歸附袁紹,袁紹將占據半壁江山,並且能夠挾天子令諸侯,使君將處於不利之地。若曹操不肯歸附袁紹,中原,將會有一場決定北方霸主的大戰發生。
在下以為,使君應先取涼州,並且要快,無論袁紹與曹操是否開戰,一統關西後的使君將無懼天下諸侯,此後,靜觀中原局勢,曹操若歸附袁紹,使君便以崤函之險,秦嶺天塹在北麵抵擋袁紹,同時從益州出兵揮軍東進,隻要攻下荊州揚州,可依仗長江天險固守,那時可與袁紹相抗衡,袁紹已年過四旬,使君隻待袁紹壽終正寢後,便可南北兩路發兵蕩平四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