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到漢中巡視水軍大營的郭嘉排場十足,但實際上這裏沒什麼可巡視的,水寨與戰船的打造正如火如荼,水軍人員的選拔也在有條有序地進行著。
站在江邊,郭嘉遙望江水遠方霧氣昭昭的景致,身後站著一幹文武,有吳懿,有閻圃等,而甘寧則站在了郭嘉的身邊,並被郭嘉親切地握住胳膊。
“興霸,想當年你我在臨江初識,到了今日,一晃十多年啊。”
郭嘉不勝唏噓。
甘寧同樣感慨萬千,如果十幾年前有人告訴他:你會是天下聞名的軍中大將。他絕不相信,而一步一步走到了今天,他見證了郭嘉的崛起,同樣也實現了自我的人生抱負。
地位的攀升,身份的轉變,甘寧卻不想將前進的腳步停下。
“是啊,十幾年間,天下局勢數逢巨變,從漢室崩頹董卓禍亂京師,到今日曹賊挾天子令諸侯,往後局勢會如何發展,還真讓人不敢妄自揣測。”
郭嘉微微一笑,扭過頭來對甘寧說道:“今後的形勢,就是諸侯越來越少,活到最後的人,就是新的天子。”
麵對甘寧,郭嘉可以口無遮攔,這是推心置腹,他不需要在甘寧麵前把匡扶漢室的口號掛在嘴邊。
從董卓竊據龍庭,關東聯軍十八鎮諸侯伐董,到李傕郭汜反攻長安,而後再放眼今日,群雄並起的時代即將過去,混亂的軍閥割據會即將進入一個清晰的時局中,以前,盤踞各地大大小小有超過三十個諸侯,現在,已經隻有十幾人而已。
河北的袁紹,公孫瓚,遼東的公孫氏。
中原的曹操,呂布,劉備。
荊州劉表,江東孫策,淮南袁術。
西北的韓遂,馬超。
再加上虎踞關西的郭嘉。
以往混亂的格局逐漸清晰,諸侯互相吞並征伐,強大的諸侯屬地不斷擴大,弱小的諸侯不斷被兼並滅亡。
關西的格局在郭嘉取得關中會戰大捷之後便已經確立,韓遂馬超沒有膽量挑釁郭嘉,在關西,郭嘉已然是無冕之王。
而關東的格局,很快將會迎來一場決定性的戰役。
冷風驟起,江水波瀾大作,站在江邊迎風而立的郭嘉望著略顯昏沉的天空。
“風起雲湧,明火紅官渡時,便是我席卷中原的天賜良機!”
一個月後,曹操初征張繡,張繡舉城投降卻最終無法忍受曹操拉攏胡車兒等部下以及叔嬸遭辱,曹洪以及曹操長子曹昂賠上性命換曹操逃出生天。
次年春天,曹操二次出征討伐張繡,曹操兵臨宛城卻忽然撤軍,張繡追擊,慘敗而歸,曹操趁機殺了個回馬槍,張繡被迫投降,張繡作為割據宛城的軍閥退出曆史舞台。
袁術稱帝後驕奢淫欲,不光淮南的百姓,就連袁術的軍隊都要以樹皮草根為食。
追根究底,袁術稱帝是因野心,同時也因迷信所致,當下民間盛傳“代漢者,當塗高”,袁術宣稱:袁家祖先是春秋戰國時代轅濤塗,應了一個“塗”字。他自己名術,號公路,也均與“塗”字相通,漢朝屬火德,因此官服尚紅,帝都洛陽的洛字也避忌水字旁的洛。而轅濤塗恰好是大舜的後代,大舜是土德,五行上來理解,火生土,因此袁術作為土德的後代,取漢代之是理所當然的。
不管袁術是因野心而選擇了用迷信來助漲底氣,還是因迷信而滋生了野心,他短暫的帝王生涯在曹操平定張繡後便宣告終結。
曹操不需要傾巢而出去對付袁術,袁術的勢力不攻自破的因素占據了主導因素,以袁術的才能,不足以治國平天下,哪怕是一方屬地,他都很難長期經營下去,撤離南陽就是最好的例證,淮南相繼南陽之後被他榨幹,大興土木,廣設百官,一樣一樣都要耗費天文數字的錢糧,他的軍隊軍心渙散,是因袁術治下百姓怨聲載道,軍隊將士也有家人,他們的家人活不下去,他們當兵自然就失去了動力與方向。
得人心者得天下聽起來隻是一句口號,卻有著非常客觀的道理,正規軍不是土匪惡霸,沒有人會為了朝不保夕的日子而加入軍隊,安置不了民生,軍隊的凝聚力就可想而知會低的可憐。
曹操的大軍一到,袁術的軍隊便一潰千裏,曾幾何時風光無限的袁公路,十幾年的基業就這樣土崩瓦解,不複存在。
從壽春奔逃而出,袁術的軍隊越來越少,追隨他亡命的將士也死死傷傷。
袁術即將退出曆史舞台,而在徐州,同樣風波再起,不管是不是存著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鼾睡的想法,反複無常的呂布將矛頭對準了小沛的劉備,劉備實力不濟,兵馬少得可憐,哪怕他有關張熊虎將,也終究擋不住呂布數萬的軍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