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百零三章 人心難測(1 / 2)

一家人其樂融融地坐在一起談天說地,父慈子孝,夫賢妻惠,這樣的場麵讓郭嘉的妻妾都倍感幸福,而她們也都滿麵笑意地在一旁看郭嘉教導子嗣。

郭瑾這兩年一直在瘋狂地汲取知識,希望能夠跟上郭嘉的步伐,希望他的雙眼所看,心中所想所思,都能與郭嘉在同一個層麵上。

郭嘉說他的話隻言中了一半,郭瑾疑惑不已。

“孩兒哪裏說錯了?曹操難道不是一個招降納叛的人嗎?他手下的文武,不少都是叛將降將,難道曹操對呂布沒有絲毫的愛才之心嗎?還是說劉備不恨呂布嗎?呂布奪他的徐州,又將他逐出小沛,劉備沒道理不恨呂布呀。”

他的臉上滿是疑惑。

郭嘉反而去問郭燁:“燁兒,你說瑾兒哪裏說錯了。”

郭燁沉思半晌,自己也不是很肯定地說道:“曹操喜歡招降納叛,沒錯。但是劉備激曹操殺呂布,未必是因仇恨。劉備的確恨呂布,但在白門樓下,劉備的心思,或許是在曹操身上。”

郭嘉聽罷之後,抬起頭望向端莊秀雅的蔡琰,淡淡道:“你教了一個好兒子。”

蔡琰莞爾,微微搖頭。

郭瑾一聽,立馬向郭嘉問道:“難道大哥說中了?劉備難道是為了曹操著想?但劉備如果是為了曹操好,他現在可是在徐州打著與曹操勢不兩立的旗號啊。”

也許,天下人一致認為呂布這種人留不得,尤其不能留在身邊,此人狂悖反複,又兼武力出眾,留在身邊早晚都會反遭其害,董卓丁原就是最好的例證。

郭嘉再一次將目光投向郭燁,問:“燁兒,你說曹操如果收呂布,是利是弊?”

郭燁這一回沒有猶豫,當即道:“用之得當便得利,用之不當便是弊。”

梟雄,什麼是梟雄?能夠折服常人,能夠駕馭人才的人,才是梟雄。

人比人強就是要有比較,人主之間的對比,很大一部分是就是駕馭才士。

你有能力駕馭更強的人,你便比其他諸侯強,因為這樣你得到的幫手會比別人多。

梟雄的強弱,往往不是自身本身的比較。

把劉備,郭嘉,曹操,袁紹,孫策等人單獨拿出來。

這裏麵恐怕武力最強的人是孫策,政治地位最高的是袁紹,智謀最高的人將是曹操與郭嘉,再論其他方麵,打仗,禦人,政治手腕等等,他們各有所長。

但綜合實力,劉備跟其他人相差十萬八千裏,可他偏偏有關羽張飛這樣世間難得的武將,他打了一輩子敗仗,卻又總死不掉,苟活也就罷了,可他的身邊,卻在不斷聚集著人才,看似他一直是個小人物,卻漸漸擁有了不可小覷的資本。

回顧先前與放眼曆史後來的開國帝王,嬴政,劉邦,劉秀,李世民,趙匡胤等人,在他們的時代裏,論智謀,武力等方麵,同時代都有比他們更耀眼的人物存在,可偏偏他們能夠成就帝王霸業,無非就是禦人的才幹更加高超。

降服猛獸易,駕馭人心難,天下最難揣測的就是人心。

成霸業者禦人之才區別隻在手段,劉邦腹黑,嬴政殘暴,李世民開明等等。

所以在郭嘉眼中,諸侯強弱,不單單要看兵馬強弱,城池屬地多寡,百姓貧富,更要看君主製禦人才的能力。

曹操為什麼比袁紹強,不光是因為他打贏了官渡之戰,不光是因為曹操開創了曹魏基業,讓郭嘉忌憚的根本原因是曹操會用人,敢用人,並且眼光獨到,手段高明,不管曹操今天處於多麼不利的處境,隻要他還能把人才放在最合適的位置上,他就不會敗亡。

袁紹為什麼在郭嘉眼中不值一提,也不是因為曆史上袁紹的下場,還是因為用人,袁紹給手下高官厚祿,卻往往不能發揮他們應有的才幹,田豐沮授都是戰略奇才,許攸郭圖往往也有建設性的謀略,可袁紹不能讓他們發光發亮,名氣再響,又有何用?

從這個角度去理解,郭嘉當初放任馬騰和韓遂返回西北,是真的不懼怕二人作亂。

人才是不能用道德枷鎖來束縛的。

郭嘉的手下,法正和彭羕都有典型的小人得誌嘴臉,這二人盡管被郭嘉敲打過,可有時還是會得意忘形,對同僚露出一副囂張的姿態,是因他們位高權重,是因他們被郭嘉器重。

論道德品質,法正張鬆這種曆史上背叛劉璋的人絕對不合格,但才幹方麵,他們又肯定比常人有過之無不及。

郭嘉不會因為道德品質高尚與低劣而作為標準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