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紹意氣風發,率軍七十萬南下,先鋒部隊就逼近二十萬之眾,官渡之戰的前奏,在這一年的二月,正式拉開。
天下矚目的大將軍袁紹命顏良與淳於瓊率領先鋒部隊攻打白馬津,中原風雲驟起,鹿死誰手無人知曉。
曹操今時今日擁兵十五萬,但能夠投入到與袁紹決戰的兵力,充其量也隻有十二萬,至少,他要留下三萬提防劉表。
郭嘉會不會打劉表?曹操不管料想如何,都要留後手加以提防。
曹營駐守白馬津的劉延岌岌可危,但率軍入駐中牟之東官渡的曹操卻遲遲不發兵來救。
中原戰火燃起,關西許多人都坐不住了。
郭嘉在這個時候還待在成都,中原的情報每天按時送達他的手上,連同還有在關中將領們的請戰書,他們摩拳擦掌,迫不及待想要出關東進,就連徐庶法正也有些著急地給郭嘉上書,婉轉表達了希望郭嘉早日北上領軍出征的意願。
白馬津若失,袁紹大軍渡河之後可長驅直入,中原無險可守,曹操恐怕會在短時之內敗亡。
機不可失啊。
但是郭嘉沉得住氣,這個時候,他已然有條有序地安排著政務。
“永年,下個月初,從益州府庫中再調集五十萬石糧草送去長安,叮囑運糧官不能懈怠,定要在下個月內將糧草運至,否則軍法處置。”
郭嘉低頭看著益州的賬本,這些都是張鬆在管理,錢糧賬目,張鬆打理地很好,一點兒都沒有紕漏。
張鬆開口領命,再朝郭嘉問道:“主公還有別的吩咐嗎?”
郭嘉坐起身溫和地說道:“沒了,接下來幾個月,要勞煩你多操勞,不過時刻要注意身體,千萬不要像誌才那般帶病辦公,你要是不在我身邊,益州就要出大亂子了。”
張鬆微笑不言,一拱手後趨步離去。
在走出門的時候,張鬆詫異地見到年少的郭瑾帶著一位男子朝堂中走去。
張鬆與郭瑾打了個招呼後便頭也不回地離去,他不是一個喜歡獵奇的人,郭瑾身邊那位容貌溫雅的男子,他也沒興趣知道。
“孩兒見過父親,父親,你猜猜這一位是誰?孩兒給您一個提示,他是孩兒的師兄。”
沒有外人在場時,郭瑾總表現的很活潑,來到郭嘉身邊笑容開朗。
郭瑾這般隨意,顯然是將那位男子沒有當外人來對待。
“哦?你的師兄?那不就蔡公的弟子?嗯,顧元歎吧?”
郭嘉一手拉著郭瑾的小手,抬起頭朝那男子望去,儀表堂堂,氣度沉穩,難怪偶爾聽到蔡公提起他便讚不絕口。
顧雍拱手一禮,恭敬道:“在下顧雍,字元歎,見過使君。”
郭嘉隨意地揮揮手,道:“不必多禮,我從蔡公口中時常聽到你的大名,蔡公說你才華非凡,那你肯定不會虛有其表,聽說你在江東隱居,有沒有興趣來益州府做官?下月初一,恰好是益州科舉的舉行時間,雖然報名已經截止,不過你要是想來,我肯定會給你機會。”
“對呀,師兄,你留在成都吧,這樣也能天天見到蔡公。”
郭瑾滿麵期待地盯著顧雍。
在此之前,顧雍來益州自然是先拜會了恩師蔡邕,郭瑾在場不但認了一個師兄,還見識到了顧雍一手好字,令他十分向往。
顧雍不卑不亢,心中卻已然感到驚訝。
郭嘉這剛見了他,隻憑才名便出言招攬,實在是一份深重的禮待,顧雍相信,郭嘉這樣的君主,是不會僅僅聽蔡邕片麵的溢美之詞便放下架子去招攬才士。
也許有著不為人知的隱情在郭嘉心中,顧雍不想去猜,因為他這次拜會郭嘉,不是閑情逸致來見識郭嘉的英姿。
“承蒙使君厚愛,在下感激不盡,不過,在下久居江東,恐難貿然入蜀出仕,實不相瞞,在下此來,是受吳侯所托。”
顧雍淡淡地回絕了郭嘉,同時道明來意。
這下,郭嘉也收起了隨意的姿態,鬆開了握著郭瑾的手,伸手一敞,請顧雍入座。
郭瑾依依不舍地瞧了眼郭嘉,然後又有些失望地看了眼顧雍,分別給二人行禮之後退了出去。
吳侯,現在的吳侯,肯定是孫策。
顧雍隱居江東並未出仕,而他作為使者前來拜見郭嘉,是孫家另一個人的功勞:孫權。
早在數年前,十五歲的孫權便由孫策安排舉孝廉,次年又舉茂才,孫策一手安排了孫權的仕途,除了孫策要壯大孫家在江東的統治勢力這個出發點外,孫權本人肯定也是年少英才,若是不堪大用,一灘爛泥又怎麼扶得上牆?一個未成年的人當縣長,又能將這個縣治理好,足以可見孫權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