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十六章 連鎖反應(1 / 2)

自郭嘉打入關中後,韓遂馬騰在各自的屬地便開始限製鹽鐵戰馬等戰略物資的外流,一方麵是他們那時損兵折將需要重新拉起大規模的軍隊,另一方麵則是互相默契的都不希望郭嘉越來越強大。

今時不同往日,韓遂與馬超囤積再多的戰略物資也隻能看不能用,屬地裏的人口就那麼多,以馬超為例,他治下才二十萬出頭的人口,而他有兩萬餘的軍隊,換言之,平均不到十個人就要養活一個兵,這在科技生產力並不高的時代裏是一個非常沉重的負擔。

郭嘉入主益州到今日建安六年末已超過十載,這十幾年裏,總體來說他的治下是風調雨順,百姓安居樂業,繁華的成都現今人口已經超過五十萬,而他治下屬地在官渡之戰前的在籍人口,逼近六百萬,在這樣的人口基數下,郭嘉擁兵三十萬,實際上是一個極限數字,眼下收服南部,將來吞下整個西北,又一次休養生息結束後,人口增長帶來的直接效益便是讓郭嘉有擴軍的空間。

荊州劉表原先隻帶甲十萬,這是荊州能夠從容負擔的一個數字,可麵對郭嘉的咄咄相逼,劉表無可奈何之下隻能擴軍,拉起了二十萬的軍隊,這顯然已經超過了荊州所能負擔的數字,不過這種超額負擔的軍隊支出,其中弊端並不是立竿見影,會隨著時間推移而曝露出來。

河北袁紹在關中慘敗後,在河北大私募兵,擁兵七十萬的背後是令河北從富饒殷實走向衰敗,否則以河北的糧食產量,是不會讓袁紹在官渡之戰時將性命交代在了糧草有失的局麵下。

郭嘉暫時沒將江東列為頭等大敵的原因也在此處,江東六郡的屬地說大不大,說小也不算小,但人口基數始終無法與北方相比,自孫策橫掃江東後,江東的兵馬數量始終沒有超過十萬,原因就是再多的他們養不起。

至於立足中原的曹操本來是一個奄奄待斃的死局,要不是有青州百萬黃巾被他收降,從而獲得了勞動力,加上中原豪族士族因戰亂四處流亡留下了數不盡的田地,恐怕他挾天子令諸侯也難以一飛衝天。

郭嘉一直以來都對西北的戰馬垂涎三尺,但在他入主關中後,韓馬兩家都對他表麵上恭敬暗地裏提防,所以郭嘉擴增不了騎兵部隊,每年頂多是將銀翎飛騎彌補缺數保持在一萬人而已。

西北這一場饑荒來的很及時,這讓郭嘉有了機會通過貿易往來獲得戰馬。

這個時候,不管是馬超還是韓遂,顯然不會再死抱著戰略物資而忽略糧食的重要性,沒有糧會餓死,總不能殺戰馬為食也不換糧食吧?這代價也太大了一些,一匹馬能換數人數月的口糧,但一匹馬殺掉能讓多少人吃幾天飽飯呢?

或許馬超還沒到懸崖邊上,所以仍舊可以對郭嘉不開放馬匹市場,但韓遂卻沒有選擇的餘地。

前往西北行商的益州商隊沒有受到阻撓,早在李傕郭汜禍亂長安的時期,郭嘉就與韓馬兩家立下過協議,也將利害關係彼此說明,商業是正常往來,沒有強買強賣,你不賣或不買都行,但要是像袁尚那樣一聲不響就把商隊的物資收繳,那就別怪郭嘉刀兵相見了。

郭嘉打不去河北找袁尚說理,要揮軍向西是輕而易舉。

帶著糧食的益州商隊去了西北什麼都不要,就要用糧食換戰馬,而且要精挑細選,其他西北特產或手工製品都不要。

現在的生意是賣方市場,不是我先看上了你的戰馬,而是你求著我把糧食賣給你。

賣多少,我說的算,是收錢還是以物易物,也是我說的算。

零零散散的戰馬從西北運回長安,這些都直接運進了長安軍營,每匹馬的到來都記在賬本上,用來抵換益州商會在長安的稅賦,這比繳納錢糧至少低了三成,所以益州商會樂此不疲地給郭嘉當中間人。

在冬天到來前,長安軍營裏的訓練任務比以往都嚴苛不少。

半年內將要出征的事情隻有軍中將領們知曉,普通士卒是不會得知的,現在加緊操練然後過冬時稍稍放鬆些日子,待來年春天重新整合一番,戰力會有明顯的提升。

法正在軍營裏清點戰馬,平均每個月都有近千匹戰馬送入軍營,他要做一個統計工作,好呈報給徐庶,讓徐庶去直接跟益州商會的代表們交涉。

工作做完,秋日穿著涼爽的法正穩步離開軍營。

日落黃昏,軍中將士訓練完畢,正有條有序地準備吃晚餐,剛走出軍營不過百步的法正忽然被人叫住。

“法大人,請留步。”

法正駐足轉身,望著那健壯的年輕人,露出溫和的笑容拱手道:“燁公子,有事麼?”

郭燁光著膀子,用脫下的上衣擦了擦身上的汗,有些不好意思地說道:“請法大人見諒,我這滿身臭汗您多包涵,我是有事想請教您。”

仔細算一算,法正在投效郭嘉的第一天就見過郭燁,一晃數年之後,郭燁也算在他們這些文臣武將的注視下成長起來,現如今還能去軍營吃苦操練,的確難能可貴。

“若燁公子不嫌棄,不妨去在下府上吃頓便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