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三章 口是心非(1 / 2)

魯肅是第一次見到郭嘉這位威名赫赫的君主,卻有一種不著調的兒戲之感。

隻和郭嘉簡單地幾句話交談,便讓他對郭嘉升起了高深莫測的印象。

郭嘉的幾句話,恭維起來可以說想法信心爆棚,真要從實際出發,那就是好高騖遠太想當然了!

現在這個時候,是該討論荊州歸屬嗎?

不!

是該商議破曹的具體戰術!

即便郭嘉出動益州的水軍十萬,江東有十萬,劉備有自己的殘兵敗將一萬,加上公子劉琦的一萬兵馬,這加起來才二十二萬兵馬,曹操有多少?四十萬啊!

勝算連一半都不到,郭嘉卻好似已經勝利在望般開始坐地分贓?

而且要求十分苛刻。

荊州歸他?

魯肅心裏冷笑:劉表在時,荊州你都沒吞下,現在劉表被曹操嚇死,兵力是劉表在時的兩倍,你卻口出狂言要一口吞之?

魯肅陷入沉默,在場的文官也都昂首挺胸默不作聲,不過彭羕張鬆等人都是一副戲謔的表情望著魯肅。

郭嘉不催促魯肅答複,命人奉茶,好整以暇地端起茶杯吹著杯口冒出的熱氣。

魯肅心思急轉,他思考的關鍵問題,不是是否答應郭嘉的提議,這種協議他根本沒有權力做主,孫權也沒給他這個任務,破曹之後郭孫兩家誰得荊州,必須是孫權和郭嘉商定。

在那之前,能不能破曹才是頭等要事。

魯肅從不懷疑劉備集團聯合江東的誠意。

為什麼?

因為劉備和孫權的危機是迫在眉睫,如果不聯合,那就死路一條。

可郭嘉呢?

瞧他現在悠然地喝著茶,還有心思撇過頭去與戲誌才說說笑笑,隱約聽到的話題是長安的日漸繁華。

魯肅心涼如冰,郭嘉這絲毫沒有危機感的樣子,似乎根本沒將曹操放在眼中,或者說,是沒把江東存亡看得舉足輕重。

如果郭嘉無動於衷而江東淪陷,那麼天下格局崩塌,轉瞬巨變,不出二十年,曹操必定一統江山!

郭嘉會無動於衷嗎?

魯肅在這一點非常確定:不會!

可郭嘉是與江東齊心協力一起對付曹操,還是連同江東一起謀劃呢?

郭嘉嘴上說會從漢中巴東出兵東進夾擊曹操,但他的主力部隊都在長安,郭嘉會拿益州作為本錢與曹操一賭生死嗎?

政治有時就是一場賭博,本錢和收益劃不劃算才是決策者考量的因素。

魯肅可以設想的是,郭嘉如果用益州做賭本,充其量就是拿下荊州,而曹操最多就是放棄荊州,仍舊擁有中原與河北半壁江山的屬地。

萬一輸了呢?曹操四十萬大軍先擋住江東轉道伐益州,郭嘉的大本營就有淪陷之危。

這得失之間的考量,似乎郭嘉下血本換來的收益與曹操相比,非常不劃算。

而如果郭嘉出兵函穀關呢?不但切斷了河北與中原的聯係,甚至能席卷中原與河北,畢竟曹操如今的兵馬,四十萬在荊州,二十萬在司隸一帶,其他郡縣零零散散加起來絕不超過十萬,郭嘉從函穀關出兵,賠了,也是兩家都折損兵力。贏了,那就是錦繡江山唾手可得,起碼自己的損失不會危及身家性命。

魯肅回想著郭嘉橫空出世到稱霸一方的經曆。

諸侯討董,郭嘉出其不意地攻伐益州。

李傕郭汜在長安反目,天子東歸,關中混亂之時給了郭嘉機會北上。

韓馬兩家勾心鬥角的背後,隱約可見郭嘉操控西北局勢的手筆,進而不但收服西北,還收編了馬家。

這一次曹操南下,顯然也是一次機會。

郭嘉怎麼會視而不見?

但和江東上同一條船在南方拒當曹操,顯然無法利益最大化。

孫權先前想看著郭嘉和曹操你死我活,現在,郭嘉恐怕也想看著江東誓死一搏與曹操打個天崩地裂,這樣,郭嘉就有機會孤注一擲從北方給曹操背後致命一擊。

魯肅自以為想清楚了郭嘉的如意算盤。

假如是這樣的話,看起來他見不見郭嘉,結果都一樣。

可目光放遠一些,魯肅知道這一趟是非來不行!

荊州劉表已經歸天,劉琮降曹,如若江東戰勝曹操,荊州的歸屬將是擺在眼前的問題。

曹孫兩家一場大戰之後,哪怕江東能搶先一步占領荊州,但也要保證郭嘉不會趁火打劫。

料定郭嘉從北出兵東進,結果隻可能有兩個,要麼還是攻不下洛陽,要麼就是席卷中原斷了曹操的退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