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肅與孫權榻上策,就建議過孫權要圖霸天下,首先要取荊州。
周瑜是帶兵打仗的儒將,除了身先士卒上陣殺敵,運籌帷幄也不在話下,自然明白荊州對江東的重要性。
郭嘉提出要荊州,乍聽之下莫名其妙。
荊州從前是劉表的,現在是曹操的,未來是不是江東的,誰也不知道。
郭嘉即便要荊州,也輪不著和孫權商議。
但孫權一聽就明白了郭嘉這個要求的弦外之音。
潛台詞就是江東未來退出爭奪荊州的紛爭,否則眼下兩家的友好就要畫上句號。
孫權麵露冷笑,道:“郭奉孝還真是一個君子啊。”
周瑜和魯肅都聽得出來孫權話中的諷刺。
周瑜本就不指望郭嘉來援助江東,郭孫兩家能和平共處,那互相以禮相待是君子之道,如若不能,那兵戎相見他亦無所懼。
現在明擺著郭嘉算計江東,還光明正大警告江東不要打荊州主意,他自然忍無可忍。
“主公,郭嘉欺人太甚,他既無誠心伸出援手,又處處算計江東,他的這個要求,懇請主公拒絕。”
周瑜有信心擊敗曹操,眼光望遠一些,擊敗曹操之後,要為江東開拓進取,首先要取的就是荊州!
孫權也明白不能答應郭嘉這個條件,但是能不能拒絕呢?那又要另當別論。
衝動之下拒絕了郭嘉,那等於與郭嘉翻臉。
江東有實力在危難之時再樹一強敵嗎?
魯肅反倒輕鬆笑了起來。
“主公,在下料想郭使君必定有自家的一套戰略,在下拙見,揣測一二,主公聽了若覺得言之有理,那再決斷。”
孫權一伸手,示意魯肅說下去。
魯肅微笑道:“先前我等已經猜到郭使君不會從益州東出兵,那麼他必定是傾盡全力攻破洛陽,洛陽一破,郭嘉可扼守黃河渡口,席卷中原,進而虎視荊州。曹操敗,則已無退路,隻能據守荊襄,這個時候,郭嘉想要攻破垂死掙紮的曹操,恐怕短時之內難分勝負,而他又怕在他包夾荊州之時,我江東趁機染指荊州,因此,他提出了這樣的一個條件。目的,就是在他席卷中原後,讓我江東沒有名義在他之前攻占荊州。”
魯肅的這番猜測,是建立在江東能夠擊敗曹操的基礎上,麵對孫權,魯肅必須這麼說,而他心裏,實際上猜測郭嘉根本不在乎曹孫之戰的結果,曹操勝,郭嘉仍舊席卷中原虎視江南,曹操敗,那就是魯肅這番話的情況。
孫權現在是兩頭為難,形勢比人強,不得不低頭。他縱然有雄才偉略的抱負,可江東六郡的資本不足以讓他傲視群雄,曹操來伐,已經讓他看到了江東大片的投降派,如果能夠渡過此次難關,郭嘉再來謀劃江東,即便文武齊心,江東也沒有家底再拿出來和郭嘉拚命。
所以,他不敢更不能得罪郭嘉,但卻也不願立下協議放棄荊州。
周瑜看到孫權沉默,於是拱手沉聲道:“主公,子敬已經說得非常明白,郭嘉的如意算盤就是想要利用我江東將士來與曹賊死拚,他一麵席卷中原之後,再用這約定來鉗製我江東不得踏入荊州,因此,主公斷不能答應郭嘉。”
孫權還是不說話,眉頭緊鎖。
魯肅適時也拱手獻策道:“主公,在下以為先答應郭嘉未嚐不可。”
“子敬,你!”
周瑜想不到魯肅會和他唱反調,這不是意氣之爭,而是政見不合,尤其是這種事關江東未來的大事,容不得退讓。
孫權壓手示意周瑜暫且稍安勿躁,麵朝魯肅說:“子敬不妨將理由說一說。”
魯肅立即回道:“主公可先答應,而後將郭孫兩家結盟的消息傳遍天下,一方麵可讓曹賊顧忌,另一方麵,天下人都知道了兩家的盟約,郭嘉如果沒有從益州東出兵援助江東抵擋曹賊,那就是他背約!是他先沒有履行承諾,我江東那時再反悔繼而攻取荊州,也就合情合理,郭嘉失信於天下,如若背信之後還執意向江東開戰,更是失信失義之舉,無道之師,何懼之有?”
孫權眼前一亮,深思熟慮之後點頭接受了魯肅的建議。
一旁的周瑜沒再反對,盟約是兩家維持的,如果一方背約,另一方自然就無須履行約定。
江東主臣三人都認為郭嘉不可能拿益州作為本錢從益州東出兵,而是選擇利益更大甚至可能一戰定江山的函穀關出兵席卷中原。
繼孫權與劉備結盟之後,孫權再與郭嘉結盟的消息傳遍天下。
郭嘉會從漢中巴東出兵!
江陵。
曹操打下荊襄,在江陵厲兵秣馬,劉表的水師被他全部收降,白賺了一支水師以及投資巨大的戰船隊伍。
南碼頭,曹操站在長江邊,遙望波濤洶湧的江麵,怔怔出神。
一個愛笑的梟雄卻許久不見笑容,他仍舊沉浸在喪子的悲痛之中,曹衝,這個被他寄予厚望的兒子病卒,對他的打擊外人無從知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