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熙攘皆為利往。
自大漢分崩離析諸侯割據已過二十餘載,到了今時今日,恐怕新生代的平民老百姓對大漢沒有絲毫的心靈歸屬感。
不可否認還是有忠君愛國的人擁戴漢室,但這一群體,已經是鳳毛麟角少得可憐。
曹魏治下的士族之所以還有不少是和帝黨同流合汙,甚至會在某一刻一致對抗曹魏的統治,最大的原因是士族需要一麵旗幟,需要一個可以依靠的政治勢力。
讓這些被打壓,被閑置,被分化的士族集團自己推選一個代表人物來與曹魏抗衡,那等同是逼著曹家大開殺戒。
可想而知,這些士族暗中支持劉協重掌大權,倘若能君臨天下,那麼士族的春天將會再次到來,而他們需要的,隻不過又是一個傀儡皇帝罷了。
所以曹丕要思考一個對策,怎麼把這些士族都爭取過來,一旦成功,那麼劉協這個漢帝生死去留,無人問津,曹魏進一步鞏固地位和政權,也將會達到比曹操時代更加高超的地步。
一如既往在書房中沉思,曹丕心煩意亂,想不出個好對策,士族始終是個隱患,曹丕現在對曹操留下的局麵顯得束手無策。
如果曹操是拉攏士族,那曹丕現在會很輕鬆,如果曹操和郭嘉一樣將士族連根拔起,曹丕更加可以為所欲為,但偏偏曹操是用庶族壓製士族的策略雙管齊下,這個度量與輕重,是曹丕難以把控的,不論哪邊重哪邊輕都會引起不良後果。
策略一向是根據時局變化而變化的,曹操挾天子令諸侯,怎能一竿子把士族打死?
即便曹操痛恨士族屍位素餐,可也要留給他們一些生存空間,而曹丕卻想不出一個方法來過度這個局勢。
司馬懿帶著襄樊的戰報來見曹丕,曹丕收拾起心中的想法,閱過戰報之後,當機立斷讓司馬懿將荀攸,程昱,陳群,崔琰等人都召來議事。
書房內氣氛凝重,曹魏的謀士集團看到襄樊的戰報後,都不樂觀。
曹丕軍略上的才能自然比不上房中的幾人,他倒不是一個剛愎自用的君主,擺低姿態,耐心等待幾位謀臣的對策。
崔琰提議讓宛城的曹真率軍前去支援樊城,不論是增強樊城的守軍力量還是配合曹仁與甘寧決戰,勝算應該都在六成之上。
“不妥。”
崔琰的建議剛說出口,就遭到了程昱的反對。
一臉老態的程昱眼眸之中仍舊閃動著睿智的光芒。
有人上書曹丕程昱蓄意謀反,此事程昱知道,而且是曹丕與他開誠布公談過,就是為了表示對程昱的信任,而程昱根本不需要曹丕的表態,活到他已知天命的年紀,早就看淡一切,政敵那些不入流的把戲,簡直猶如跳梁小醜,他對曹家的忠心,是過去二十多年勞心勞智的嘔心瀝血,誰也抹不去。
氣定神閑地環視眾人,程昱淡淡道:“諸位以為眼下的敵人是誰?是甘寧嗎?錯,是郭嘉。郭嘉一向深謀遠慮,如若調動宛城的兵馬前去支援樊城,恐正中下懷。”
書房內所有人神情凝重,包括曹丕在內都深以為然地點頭認同。
如果以為樊城的危局,是對付甘寧可以解決的,那曹魏遲早必亡!
太平軍中不管誰威望衝天,誰所向披靡,都離不開那個真正主宰大局的男人。
曹魏的敵人,隻有郭嘉。
荀攸漠然道:“郭嘉屢次料敵於先,甘寧北攻樊城,所圖恐非一個樊城那麼簡單。”
連荀攸都這麼說了,在場之人無不心情沉重,腦筋急轉起來。
程昱看過戰報,裏麵有滿寵對太平軍攻城策略的分析,兩方對峙之中,傷亡不大,但也許太平軍是想將樊城守軍的遠程力量消耗殆盡。
如若宛城曹真率軍去支援樊城,說不定會走進一個圈套,樊城外的十萬太平軍,加上上庸新城合計五萬的太平軍,難保不是就等著曹魏的援軍呢!
可樊城必須去救!
隻不過程昱反對調動宛城的兵馬而已。
因為他害怕這是郭嘉聲東擊西或調虎離山之計。
“西涼鐵騎,銀翎飛騎,均未參戰,不得不防!”
司馬懿一語道破程昱所憂,同時還無聲一歎。
去年曹操揮軍南下之前在司隸的部署是鼎足之勢的排兵布陣,扼守司隸北部的是曹休,鎮洛陽的是張頜,屯兵宛城的曹真。
曹真在宛城既是聯係襄樊的一個中轉點,同時也是震動武關的一道屏障。
假若宛城的兵馬調走,還未出現在任何一麵戰場的馬超會不會率領五萬鐵騎出武關直插中原心髒!?
郭嘉用兵,一向奇謀百出,萬一圍攻樊城是假,削弱了司隸的防守力量,進而讓西北狼錦馬超率軍殺入中原,那曹魏中原將會全麵淪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