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幾年,郭嘉這位君主給臣下的感覺更加難以捉摸,行事詭異,作風難測,優柔寡斷稱不上,獨斷獨行倒是有些趨勢。
以往郭嘉攻城掠地能夠屢戰屢勝,都是建立在集思廣益關鍵時刻決斷正確的基礎上,可是今天,郭嘉的決策讓所有人感到匪夷所思,震撼錯愕得無以複加。
滅吳,討伐江東,郭嘉這個決定,沒有人敢質疑。
哪怕郭嘉現在不要關中,也有實力發動一場與江東生死之戰,勝算也絕對高過對方。
但是,麵對軍中身經百戰戰績彪炳的幾員大將的請命,郭嘉卻收起幾分盛怒之色,閉目猶豫一陣後,開口沉聲道:“郭燁!”
這位世子立即移步出來,躬身待命。
“蕭仁。”
“魏延。”
“張任。”
“鄧芝。”
“賈詡。”
被郭嘉點到名字的人立即出列,而後隻聽郭嘉發號施令。
“郭燁,命你從成都帶兵十萬前往巴東郡,從周泰手上接管他麾下十萬兵馬,然後,給我一路向東,無論誰敢擋道,殺,不到海邊,就別回頭!魏延,命你統領先鋒前軍,蕭仁,命你統領中軍,賈詡你負責後軍。其他將領皆聽命郭燁調遣。”
從巴東郡一路向東,貫穿荊州橫掃而去,勢必要踏平江東孫權的統治中心:建業!
不到海,不回頭,意味什麼,無需多做解釋。
魏延,張任,鄧芝臉上都帶著按捺不住的激動之色抱拳領命,賈詡則是麵色淡然地也接下軍令,他負責後軍,多半都是接應和負責後勤的任務,並不是衝鋒陷陣的主力,這個職位讓文官擔任,並不為過。
而被點名為此次中軍大將的蕭仁則有些摸不著頭腦。
他最早追隨郭嘉,可以說是郭嘉悉心栽培下才有今天,但他始終沒有外出野戰經曆的將領,討伐江東這麼重要的戰事,郭嘉居然讓他來擔任中軍主將,中軍可是三軍主力部隊,前軍衝鋒,真正決定勝負的戰役,可都是在中軍的肩上,蕭仁自認這個職位,太平軍中太多人都比他更加能夠勝任,比如典韋,許褚,高順,張燕等等,都絕對比他能做的好,可是郭嘉偏偏點名讓他來!
比之蕭仁更加迷茫的是郭燁,作為世子的身份,地位超然,可不代表他軍事能力就和地位相伯仲,他是在軍中曆練過,也參加過外出征戰,卻沒有真正獨當一麵領軍作戰過,哪怕是打打山賊平平野匪,他那時也都是跟在典滿後麵聽從號令行事,突然讓他當主帥,郭嘉這究竟是什麼意思?在帥位上,郭燁即便能把所有兵書倒背如流,那也是紙上談兵,這一仗如果打敗了,搞不好就葬送了郭嘉二十年的基業!
事到眼前,軍令當前,郭燁盡管心中存疑,卻還是抱拳領命。
“主公,這……”
甄儼,彭羕,黃權,甄堯,向朗等等文官,全都驚呆了,反應過來後就出列想要勸郭嘉三思後行。
而武將這邊典韋許褚高順等幾個本以為這場仗肯定少不了他們的人則也傻眼,麵麵相覷,怎麼也想不到關鍵時候,郭嘉對他們竟然視而不見。
可郭嘉麵對文官的勸諫以及軍中中流砥柱大將們難以置信的目光,卻固執地一揮手,決然道:“我意已決。三日後發兵滅吳!”
說罷,郭嘉便轉身離去。
郭嘉消失在眾人視線中,但堂內久久無聲,不短的沉默之後,郭燁大步流星朝府內走去,去追郭嘉。
而文官們則急得火燒眉毛,將戲誌才與秦宓圍住,七嘴八舌焦急地催促起來。
“戲大人,你怎麼不勸勸主公?這,這不是兒戲啊!”
“秦大人,你怎麼也一言不發?滅吳豈是小事?戰端一開,整個南方都將卷入戰火之中,燁公子尚且年輕,還是應該老將出馬穩妥一些啊,你看,仲康將軍,惡來將軍,公孝將軍,隨便哪個領兵為帥,都能讓人放心,可主公……”
“對呀對呀,幾位身經百戰攻無不克的將軍都留在成都,這算個什麼事?”
麵對被同僚圍住的情景,戲誌才和秦宓都是無聲一歎。
戲誌才攤手無奈地說道:“主公的令,何時更改過?”
這一問,把所有人又給問呆了。
郭嘉從不朝令夕改,每個命令都是深思熟慮後作出的決定,所以他的話,一言九鼎,從來都沒有不經大腦的衝動之言。
這樣一想,文官們把目光不約而同轉向了武將這邊,瞧著許褚典韋等將欲言又止。
似乎,大家都心照不宣地明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