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展課外美育活動
學校應該經常組織學生開展文化娛樂、觀賞藝術對象以及藝術作品等鑒賞活動,不但能對學生產生純化心靈的作用,而且能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培養健康、高雅的審美趣味。總之,學校開展各式各樣的課外美育活動,不但對學校美育有十分重要的意義,而且對素質教育也將起到巨大的促進作用。
3.美育在素質教育中的重要地位
美育,又被稱之為審美教育或美感教育,是人們在對自然、社會和藝術的鑒賞中,通過情感活動的體驗、選擇和判斷,達到對美的肯定、選取,對醜的否定、擯棄,使情感得到淨化,道德得到陶冶,精神得到升華的過程。美育之所以成為素質教育的內容之一,並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和作用,是由美育自身的性質和特點決定的。
美育有利於陶冶人的情操
人的行動總是受一定情感支配。美育是一種相對自由的教育形態,人們有了美好的情感,再通過寓教於樂、潛移默化等過程,使人的心靈得以淨化。美與人的心靈是相通的,如康德所說,美是情感、知識與道德的橋梁。美育是運用人類社會創造的一切美,對人進行美的教育,使人具有一顆豐富而充實的靈魂。教育的關鍵,就是要將道德、知識等轉化為人的內在的精神素質,使之成為真善美相統一的人格。孔子說:“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隻有從情感上真正感受到美,人們才能對某項事物心悅誠服,或者對從事某項工作感到愉快。
美育有利於培養創新精神
教育的精髓是啟迪智慧,培養創新精神。美育有利於提高人的思維能力。事實證明,很多成功人士所取得的成就與他們所受到的良好美育是分不開的。因此,美育的一項社會功能就在於培養人,在於塑造美的心靈。
實施包括美育在內的素質教育,是提高國國民素質的重要途徑和基礎工程。人在青少年時期,生命力最旺盛,精力最充沛,思想異常活躍,如果這個時期失去了富有營養的精神乳汁的哺育,不利於形成健全的人格以及高尚的情操,有的人甚至就此沉溺於低級庸俗的趣味之中,難以形成健康的精神世界。其實,現行素質教育的教材中有著豐富的美育內容,這些內容非常注重學生的知、情、意的全麵發展,尤其是中小學語文教材中,有很多陶冶情操的篇章,如《愛蓮說》、《陋室銘》所表達的潔身自好、超越世俗的精神境界,《嶽陽樓記》中“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憂患意識與寵辱不驚的豁達情懷,等等,很多內容都具有很好的審美教育功能,既能讓學生受到美的熏陶,同時還可以培養學生的審美意識和高尚的審美情趣,培養審美感知力和審美創造力。們應該好好利用素質教育的優勢,在教材中挖掘美,在教育中體現美,真正把素質教育中的美育做好。
加強素質教育中的美育,一是要培養青少年對美的感受力。審美不是自然現象,而是社會現象,人們對美的感受能力也不是天生的,而是後天獲得的。美存在於自然、社會、藝術和科學等客觀事物以及客觀的活動過程之中。生活中無處不存在美,這就需要們引導青少年去感受,去體驗,去實踐。二是要培養青少年對美的鑒賞力。
美育就是要培養青少年具有鑒別美醜的能力,使青少年能正確地理解和判斷事物的美和醜,不斷提高鑒賞美的水平,從而樹立起健康的審美情趣、審美標準和審美理想,滿懷激情地去追求應該追求的美。三是要培養青少年對美的創造力。人們認識世界是為了改造世界,同樣的人們感受和鑒賞美是為了創造美,為了創造更加美好的生活。們應積極引導青少年從現實生活的各個方麵接受美的教育,更好地按照美的規律去改造客觀世界和主觀世界,創造具有更高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美好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