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學生熱愛學習教育理論指導1(2 / 3)

理論與現實生活脫節,隻知道背誦,而不知道應用,這種狀況,成績再好,也隻不過是“死讀書,讀死書”,試考完了,隨著時間的流逝,腦海裏殘留的記憶也隨之消失,跟沒學習過一樣,沒有一點效果。如果是熱情高漲、理解記憶,就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那麼,如何通過教學來充分提高學生學習生物的熱情呢?

培養學生重視生物科學的興趣

課堂與生活實際相結合,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調動學生學習生物的熱情就是要培養學生熱愛生物科學的思想感情和探索生命科學規律的興趣。

在初一上第一節生物課的時候,我們教師可以用富有激情和形象生動的語言向學生描繪一個絢麗多彩、奧妙無窮的生物世界外,還要使學生明白,學習生物不是為了考試,而是為了了解自己和周圍的環境,以及在我們的家園——地球存在的生命現象。

解釋有關於生命的基本問題,聯係我們周圍存在的問題,如:農業生產,家庭保健,生老病死,環境汙染等,告訴學生生物與醫學的關係,學好了生物就是“半個”醫生;介紹當前生物學領域的前沿技術和進展,如:基因工程,器官移植等,使同學們充分認識到生命科學的進步與人類社會發展的密切關係,意識到生物的重要性和實用性;接著可介紹我國科學工作者在生物學領域中取得的突出成績,如1965年,在世界上首次合成了具有生物活性的結晶牛胰島素,1999年成功克隆大熊貓胚胎,超級雜交水稻的培育,完成人類基因組計劃中1%的測序任務等等,說明中國人完全有能力,走在生物學研究的世界前列,我們後來人通過努力必須要而且也一定能學好生物這門學科。

如世界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獲中國最高科學獎500萬,雜交水稻的成功使世界25%的人口解決溫飽問題;又如中國遺傳學家談家楨,他對果蠅進化遺傳學研究促進了“現代綜合進化論”的形成,1946年,在亞洲異色瓢蟲中發現色斑嵌鑲顯性遺傳現象,受到國際遺傳學界的重視。1985年被美國科學院授予國外院士稱號。他們能取得這樣的成果,無以不是從最基本的生物學起的。

這樣旁征博引、深入淺出,將課堂與生活實際結合起來,使學生整個身心都融於生生不息、奧秘無窮的生物界之中,從而培養學生對生物科學的熱情,激發學生學習生物科的興趣。

運用多媒體教學培養學習的興趣

豐富學生的感性認識,是提高學生學習熱情的一個重要因素,利用多媒體進行形象化教學,充分發揮學生的形象思維能力,促進抽象思維能力的提高。如《細胞的結構和功能》這部分的內容涉及到抽象概念及微觀領域的理論非常多,對於初中學生來說,由於直觀的感性認識,理解這部分知識有一定困難。教師可以在上課時運用多媒體放映細胞的各種結構,並配上文字說明各個結構的功能及對動植物作用,以重疊漸進的方式出現,它能引起學生的有意注意,便於學生的大腦皮層迅速建立適宜的興奮灶,形成感性認識,產生積極的思維活動,利於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記憶,從而為傳授新知識掃清心理障礙,活躍了枯燥無味的課堂氣氛。

利用多媒體動畫技術,化微觀為宏觀,強化學生的理解能力。如講《細胞分裂和分化》時通過動畫來演示並分析細胞分裂和分化的全過程,講《植物種子的萌發》時,通過動畫來演示種子到植物實體的一個全過程。這些可以通過動畫,把微觀變為宏觀,把平時肉眼難以觀察變為直觀,通過圖像變化來觀察整個演變過程,輕而易舉地達到了加深理解、方便記憶的教學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