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和諧相處的心態3
避免虛偽偏執的心態
在人際交往過程中特別要提醒你避免以下心理:
一、麵子心理
許多人際衝突,都是發生在沒有什麼原則問題的小事情上,往往是一次無意的碰撞、不經意的言語傷害或區區小利等。本來隻要打個招呼、說聲抱歉,也就沒事了,卻誰都不願意先道歉,仿佛誰先道歉誰就傷了麵子。
二、衝動心理
學生處於特定的生理發展期,自製能力較弱,遇事容易衝動,或者有同學認為自己做事爽快,實則是衝動的表現,像騎車相撞以及類似的許多事情,是大家都不願意發生的,有時也很難斷定誰是誰非,雙方謙讓一下也就相安無事了,卻往往憑一時衝動,出言不遜,甚至拔拳相對,頭破血流,結果把事情搞糟。
三、好勝心理
同學之間坦誠相待,平等相處,有利於增進彼此友情,減少不必要的摩擦、衝突。但有的同學總認為自己高人一籌,和同學交流時遇到意見分歧,或對方有錯誤時,往往冷言相譏或者得理不讓人,措辭生硬,直道其詳。
四、封閉心理
人際和諧的表現是樂於與人交往,然而一些學生不願意甚至懼怕與人交往。這種心理狀態形成的原因是多樣複雜的,這樣對個性人格的健康發展帶來的弊端也是顯而易見的。
和諧的人際關係是在健康的交流和交往過程中形成的,你在人際交往中形成的人脈關係越豐富,你所積累的資源就越多,你的良性人際交往技巧越強,你的成功幾率就會越大。摒棄世俗自私的心態
在我們的傳統觀念裏,幫助人而又謀求回報,是非常不高尚的行為。但現在隨著時代的變遷,許多人將市場經濟裏等價交換的理念運用到了人際關係之中。這種現象在校園裏客觀存在,比如說“同學之間的‘有償幫助’”就是其中的一種。
同學之間的幫助是不應該收取報酬的,因為同學之間的友情是最純真的,如果互相幫助還要用金錢來衡量,那實在是太可悲了。更何況,隻要一涉及“有償幫助”,往往就是變了味的“幫助”,比如在考試時幫同學作弊、平時幫同學寫作業等。
還有些同學在評選“三好學生”時拉選票,答應隻要同學投一票,就送一瓶可樂或者買一塊雪糕等,雖然這樣的“禮”看起來不值什麼,但是它所反映出來的思想難道不值得深思嗎?所以對於“有償幫助”,老師、家長、同學應該嚴肅看待,因為這些變了味的“幫助”是有百害而無一利的。
這種行為究竟是對是錯?中小學生對此都非常困惑。隨著市場經濟的快速發展,社會上各種觀念之間的碰撞也越來越激烈,一些現象看起來不起眼,實際上卻直指人心,涉及社會的根本、人生的根本。而對於人生觀正在形成的中學生來說,這些問題更是不可小視。
朝夕相處的同學之間為何會出現金錢交易呢?究其原因,對學生影響最大的莫過於教育工作者的行為。在學生眼中,老師是充滿正氣、神聖的,他們的言行永遠是正確的。
一旦學生目睹或者耳聞老師有了與金錢有關的錯誤言行,他們在潛意識中就會對這種行為有所默認。
《半月談》第17期刊登的《師德“五痛”》一稿中,有“兩痛”都與金錢有關,“收受錢物,不良風氣影響學生”、“忙於走穴,荒了課堂”,真乃師德之痛、學生之痛、教育之痛。
教育是“大魚”引導“小魚”的活動,如果作為“大魚”的教師自身行為不端,行路不正,那麼隨從的“小魚”自然就會迷失正途。
中小學生應該樹立健康向上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明禮守信,遵守公德,知法守紀,尊敬長輩,崇尚科學,熱愛學習,徹底摒棄自私庸俗的不健康心態,努力打造新世紀中小學生的嶄新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