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學校文化建設的實施11
18.校園文化建設實施方案
校園文化是學校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全麵育人不可缺少的重要環節,是展現校長教育理念,彰顯學校辦學特色,提高學校品位的重要平台,也是學校德育體係中亟待加強的重要方麵。全麵推動學生、教師和學校三位一體的和諧發展,全麵推進素質教育,全麵提高教育質量,可以采用下麵的規劃和實施方案。
指導思想
以全麵貫徹教育方針和全麵提高教育質量為宗旨,以全麵實施素質教育、培養學生創新能力和社會實踐能力為具體目標,堅持校園文化建設與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相結合、與學校德育工作相結合、與培養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相結合,突出“愛校、立德、篤學、誌遠”的辦學理念,強化“三風”建設,為學生的發展、教師的發展和學校的發展創造優良的人文環境,使學校成為師生身心愉悅、情感陶冶的成長樂園,從而形成能夠充分展示學校個性魅力和辦學特色的校園文化。
遵循原則
(1)教育性原則。
高度重視學校的教育功能,重視教育對學生、對教師的成長、發展所起的積極作用,校園文化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就是要為培養社會主義“四有”新人服務。把體現學校教育的本質和培養學校的合格人才作為校園文化建設的主攻方向。
(2)整體性原則。
校園文化建設是一個係統工程,具有層次性、具體性、全麵性等特點,所以要遵循教育規律,整體規劃、分步實施,要統籌兼顧,全員參與,持之以恒。
(3)個性化原則。
既要體現民族特征和時代精神,又要體現學校的辦學理念和曆史文化,因校製宜,形成自己的特色。
(4)實踐性原則。
校園文化重在建設,重在實踐,要開展符合學生特點、引導學生全麵成才、形式喜聞樂見、學生參與性強、身受廣大學生喜愛和支持的校園文化活動。
(5)參與性原則。
校園文化建設的過程就是教育的過程,注意發揮學校、班級、教師、學生、家長及社區各方麵的積極性,通過活動,逐步形成規範、和諧的校風,科學務實的教風,興趣濃厚的學風,進取向上的班風。
(6)創新性原則。
校園文化具有發展性、動態性等特點,所以要與時俱進,堅持弘揚時代主旋律,體現發展主題,培育時代精神。同時要主動變革,積極迎接挑戰,促進校園文化與社會文化互動,在互動中重建,在互動中不斷生成、發展學校文化。
具體措施
(1)成立校園文化建設領導小組,明確領導小組人員職責。
(2)成立校園文化建設委員會,由學校具有專門特長的教師參加。
(3)確立校園文化建設具體內容。
主要內容
(1)建設學校深層文化。
學校文化建設是一所學校師生精神風貌和思想素質、修養的內在及外顯表現,是一所學校高層次辦學的體現,深刻挖掘學校的文化內涵,確立學校的文化建設以校訓,圍繞“愛國愛校、愛崗敬業、寬容協作、勤奮進取、明禮誠信”20個字為主體來開展。其具體含義是:
①愛國愛校熱愛祖國,要有愛國之情與報國之誌,要熱愛祖國的一切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增強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樹立“振興中華”的雄心之誌,“從我現在做起,從我做起,從小事做起”,把自己的一切與祖國的命運聯係在一起,為培育和弘揚民族精神而努力!熱愛學校,就是要秉承校訓的精神,繼承學校的光榮傳統,樹立“校興我榮,校衰我恥”的觀念。
②愛崗敬業教師要樹立正確的教育觀、人才觀、質量觀,逐步形成以“愛生”和“敬業”為核心的師德規範。教師要對學生身心發展和社會未來高度負責,嚴謹治教,為人師表。教師要認識到既有教的義務,又有自我學習的責任,把學校當作是自己和學生共同學習的場所,要全身心的投入到自己的工作、自己從事的事業當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