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教學質量管理4(1 / 2)

第四章 教學質量管理4

14.新課標下課堂教學的評價

課堂教學評價目的

學校工作以教學為中心,課堂教學是關鍵。課堂是抓教學質量的主陣地。課堂教學中蘊含著眾多的教學規律,教與學、講與練、主導與主體、知識與能力提高等等都是在課堂教學中引出來的。課堂教學評價是一種行之有效的研究課堂教學的重要方法和手段。

在新的教育形勢下,在新的(課程標準)要求下,建立以促進教師專業成長為目的的課堂教學評價體係,為教師對自己教學行為的分析和反思提供參考依據;建立以教師自評為主,校長、教師、教研員、家長、學生共同參與的評價製度,幫助教師從多渠道獲取信息,對促進教師教學水平的不斷提高具有積極的意義。從新課改的理念和語文(課程標準)的要求來看,縱觀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教育評價曆史和小學課堂教學評價現狀,小學語文課堂教學評價方式在諸多方麵已經不適應小學語文教學的發展。為此,提出新的小學語文課堂教學評價標準和評價方式勢在必行。

課堂教學評價原則

(1)主體性原則。課堂評價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和主體人格,課堂要體現出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的角色是課堂的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學生在情感、態度、價值觀等方麵有所發展。學生參與廣泛,師生充分交流。學生自主思考、探究學習。隻有以學生的“學”來評價教師的“教”,才能真正體現以學生為主,以學生發展為本的新課程的教學理念。

(2)發展性原則。教師的專業成長在課堂教學實踐中得到鍛煉,專業的眼光、專業的晶質、專業的技能在課堂教學活動中得以形成。新課程課堂教學評價的方向應該沿著促進教師專業成長的方向發展,因此,語文課堂教學評價應關注教師的專業發展。

用發展的眼光去評價教師的語文課堂上的教學思想,評價教師對文本價值的認識,對師生關係的處理,對語文課堂特點的把握。發揮課堂教學評價的導向、反饋、激勵等有效功能,用客觀的、動態發展的眼光去評價教師,把評價的著力點最終放在課堂教學質量上,放在教師的綜合素質上,放在教師的專業發展上。

(3)過程性原則。對語文課堂教學評價不能隻看學生的最後表現,評價的重點不在於鑒定教師課堂教學的結果,或把課堂教學結果作為獎勵、評定教師專業水平的唯一條件,而是診斷教師教學的問題,調整教師發展的目標,滿足教師個人專業發展的需要。因此要把評價的目光放在整個教學的全過程。

關注教師課前對文本價值的鑽研是否到位,課堂中對教材的處理是否恰當,最後對自己的教學評估是否適度。關注教師在教學全過程中是否把學生作為主體,是否把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訓練落實在教學的每一個環節。

(4)有效性原則。小學語文課堂教學評價,應以新課改教育教學理念、現代課堂教學觀為依據,運用可操作的較為科學的手段,評價主體按照一定的價值標準,對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各個要素及其發展變化進行價值判斷。

課堂教學評價的實施可以為被評價者進行教學程序的設計、教學方法的改進、教學手段的創新,提供有效的參考和借鑒。要把定量和定性評價、教師自身、學生及他人的多元評價有機地結合起來,使評價更加客觀、真實、有效,具有促進意義。

課堂教學評價內容

課堂教學評價的包括教學目標、教學過程、教學基本功、教學效果等方麵的內容。這些內容實際上是對教學全過程的合理分解,其目的在於讓評價的主體和客體雙方都共同關注課堂教學的全過程,關注這個過程中既要評價“教”,又要評價“學”。

課堂教學評價要點

(1)符合課程標準年段教學目標與要求;

(2)切合教材特點、教學重難點和學生實際;

(3)兼顧思想教育、能力培養、創新思維與創新能力培育等;

(4)恰當、具體、明確。

(5)教學環節結構合理嚴謹、主次得當、聯係緊密、過渡自然、整個性強、富有新意;

(6)理解、把握教材準確,教學內容處理得當,課文整體感知與重難點理解適當兼顧,思想情感體驗和語言文字、語文能力訓練有機結合,正確、全麵、精當、落實,能體現訓練層次,過程清晰、完整;

(7)摒棄繁瑣分析,以讀寫實踐為本,注意多種教學方式方法、電教手段、教具等的恰當運用和學法指導,指點有方。

(8)尊重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注意調動全體學生的學習興趣,自主實踐、積極思維;教學民主,師生平等和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