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教學質量管理3(1 / 1)

第四章 教學質量管理3

10.學校全麵質量管理的四個階段

全麵質量管理一般分為四個階段:

(1)第一個階段稱為計劃階段,又叫P階段(Plan)。

這個階段的主要內容是通過市場調查、用戶訪問、國家計劃指示等,摸清用戶對產品質量的要求,確定質量政策、質量目標和質量計劃等。

(2)第二個階段為執行階段,又稱D階段(Do)。

這個階段是實施P階段所規定的內容,如根據質量標準進行產品設計、試製、試驗、其中包括計劃執行前的人員培訓。

(3)第三個階段為檢查階段,又稱C階段(Check)。

這個階段主要是在計劃執行過程中或執行之後,檢查執行情況,是否符合計劃的預期結果。

(4)最後一個階段為處理階段,又稱A階段(Action)。

主要是根據檢查結果,采取相應的措施。

“每一環都要求品質:學習、思考、分析、評估、改進。產品可靠:及時完成、品質優良劃一。更順暢的溝通管道:傾聽、詢問、勇於發言。”——本田汽車的企業願景宣言。

11.教育評價的原則和特點

教育評價的原則是客觀性原則、全麵性原則、致性與差別性相結合原則、定理分析和定性分析相結合的原則、他人評價與自我評價相結合的原則。

教育評價的發展呈現了以下特點:

(1)教育評價形成多種互補模式。

(2)形成性評價的地位不斷上升。

(3)評價方法日益科學化、多樣化。

(4)評價主體範圍日益拓展。

(5)評價內容向全方位發展。

12.學校管理質量控製的對策

質量控製,就是對影響學校質量的因素施加幹預,使質量向理想的方向發展。那麼,應該應從何著手控製學校工作質量呢:

(1)對不同性質的質量原因采取不同對策。

(2)確定與把握質量警戒線。

(3)工作控製。

(4)組織控製。

對不同性質的質量原因采取不同對策:

造成學校質量問題的原因,按其產生的形式和作用時間的長短,可區分為偶然因素(又稱急性故障)和係統因素(又稱長期性故障)。

對偶發因素的控製方法是密切注意各項工作的反饋信息,及時抓住偏差,並采取措施加以糾下,將原發因素和受動因素都調整到正常狀態。

對係統性因素所造成的質量問題,不宜用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辦法,而應采用質量突破的辦法來解決。

13.質量管理教育評價的過程

在學校管理的教育評價中,應把握的幾點特殊要求:

(1)各項指標要有獨立性,其內涵不應與其他指標相互重疊;各項指標要協調,一方麵應能從各個側麵反映目標要求,在主要規定性上完整地表現出評價對像的特征,一方麵,指標間不應相互矛盾和衝突;指標應是可測的;指標應有可行性。

①製定評價指標體係。

②選擇恰當手段獲得信息。

③質量信息的分析。

④提出質量改進意見和建議。

(2)需要處理好的以下關係:

①常規評價與改革評價的關係。

②內部評價與外部評價的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