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章 隻有自己才是最可靠的(2 / 2)

——《莊子·人間世》

【譯文】

作為臣子,一定就會有很多不得已而為之的事情,遇事要能按照事物原來的本真而忘掉自我的存在,就顧不上眷戀人生、厭惡死亡了。

【解讀】

人本來就存在很多不得已而為之的事情。在麵對這些事情的時候,如果按照事物原來的本真處理,順應事物發展的規律,懂得人生有很多的無奈,就可以得到好的結果。否則,就會覺得很痛苦。

這樣的最高境界,是遇到天大的事也隻聳聳肩、搖搖頭,說一聲“無所謂”,然後繼續走自己的路,幹自己的事。不要以為這是消極的,相反,這是一種非常圓熟的人生。

接受現實是無奈人生的重點思想。這種生活態度也是長期生活經驗積累的結果。比如,一般青年對於國家大事、公眾事務的熱情很高,但隨著年齡一天天長大,見識日益增多,這種熱情就明顯地變得冷淡了,也就是人們常說的“學乖了”。有的是開始為了自己的利益學乖了,有的則碰了釘子學乖了,有的則由於看破紅塵失望而學乖了,反正不管是怎麼“學乖”的,對於社會的那份熱情明顯降低了,取而代之的是冷漠和圓滑,他們都慢慢地懂得了什麼是無奈。

莊子是個能夠真正看透人生的智者。無奈人生的哲學讓我們在今天同樣受益無窮。

人生的無奈數不勝數:出生在貧困之家,這無奈由不得你選擇;不想出去打工,為了生存不得不到外麵漂泊;莫名其妙的孤獨,永遠沒盡頭;不可救藥地喜歡一個人,卻無可奈何地看著離你而去的人;流逝的時間;死亡無法避免……

人生,能夠掌控的東西太少,身不由己的情況又太多。置身其中,才深刻意識到造就一段人生的生命、歲月、際遇從來都叫人無可奈何,毫無辦法。

時光無法挽留。它依循自己的軌跡,無止境地向前走。我們傻傻地跟著,蠢蠢地展望著,癡癡地追念著,一廂情願地在它的領域中穿梭於過去、未來。一心要留的留不住,想放的卻又放不下。

我們始終生活在對時光的無奈之中。最快樂的時光,最悲傷的時刻,要延長,不能;要縮短,不行。以為自己掌握時間、利用時間、安排時間,其實都是錯覺。我們從來不曾擁有分秒,是時間擁有我們。這就是人生的無奈。

際遇也是人類無法控製的。因為當下以外的事皆是未知。沒辦法處置未知,就隻能任它衝擊我們。

所以工作並不是自己喜歡怎麼做就能怎麼做、想不幹就可以不幹的。這就是規則,這就是無奈。有時候真的是氣得想罵人,更甚的想打人,甩又甩不掉,剪不斷、理還亂。最多隻能發泄一通,尋求一個內心的平衡點,然後繼續幹下去。這就是無奈。

規則限製人的個性,限製人的思想,處事圓滑就是這麼磨出來的,棱角就是這麼磨平的。不能改變,那就適應,有些人會適應得沒了自我,隨波逐流,而有些人可以從無奈中悟出自己的定位,關鍵就是心中所想的,清楚地知道自己想要什麼,朝著自己的目標前進,不管路途是多麼的艱辛,信念始終是生活的支柱,守得雲開,必然見明月。

人生有太多的無奈,太多的無法選擇,很多的事還是要靠自己去調整好心態,才能活得坦然輕鬆些。人生的是是非非,不是需要去計較許多的。我們應該放下心中的包袱,淡然接受現實,然後用心地去生活,開心地過每一天!

有個二十五歲的女孩發現認識了八年的男朋友有第三者。那第三者又親口告訴她,她曾經為他把肚子裏的孩子打掉。

三個人麵對麵,也解決不了問題。一次,三人碰在了一起,她跟第三者說:“我們兩人之中,隻有一個可以留下來。”結果第三者離開了。她雖然勝利了,卻一點也沒有勝利的感覺。

她說她不打算離開他,她在學習接受人生的無奈。

被自己所愛的人背叛,是人生的一種無奈。假如你自問不夠殘忍和決絕,你隻能接受人生的無奈,直到無愛,直到慢慢的沒有了感覺。

解讀人生,其實很簡單,隻“無奈”兩字便透徹地參悟人生。每個人來到這個世界,皆是無奈,不是出於自己的選擇,乃是天經地義的造化產物。死亡是最後的歸宿。

就連出生和死亡,人們都由不得自己。

開心也好,憤慨也罷,際遇就是由不得我們。所謂“可遇不可求”,形容的正是這份尷尬。在際遇麵前被動的我們,隻能感受那苦澀的無奈,而無能為力。

我們無奈地接受無奈,卻從來沒有仇視過它。因為意識到,正由於人生是無奈的,更應該以開朗的心看待它。生命,看它的燦爛;歲月,看它的多彩;際遇,看它的繽紛。

人生太多的無奈,要求太多會不快樂。人生,隻要快樂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