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誰的眼睛關注著憂傷,是誰的雙手撫慰著病痛,是誰把生命的旋律一次次奏響——是你,是你用仁術創造奇跡,用愛心實現夢想……”這是無數患者康複後,對黎介壽、黎磊石的真情告白。
60多年來,黎介壽、黎磊石把醫德修行作為終生課題,把全心全意為病人服務作為終生追求,以大愛仁心,為萬千患者送去健康和笑容。
1.做醫生就要愛病人
黎介壽、黎磊石對患者滿懷深情,病人在他們心裏永遠是第一位的。
“在一個具有道德感的醫生麵前,歌星和纖夫,總理和士兵,沒什麼不同。”做醫生就要愛病人,是他們恪守的從醫信條。
黎介壽外出參加學術會議,心裏總是放不下病人,一開完會就急忙趕回醫院;每年的除夕夜,他都是在病房與患者一起歡度;他當醫生60多年,救治了無數的患者,卻常常為受到病痛折磨、特別是逝去的病人心裏難過。至今,提起20多年前沒能救活的腸瘺女孩,他仍會傷心落淚。
找他看病的人,有的是黨政要員,有的是高級將領,有的是基層部隊的官兵,還有素不相識的普通群眾,他從來都是一視同仁,不分尊卑。對家庭困難的患者,他尤其關愛。
一天,黎介壽查房時,看到一位挺著大肚子的中年婦女在悄悄地流淚,旁邊還站著兩個悲戚戚的孩子。怎麼了,黎介壽一打聽,原來,這位婦女是患者周平義的母親,兩個孩子是周平義的哥哥。
周平義患的是腸瘺,需要一大筆治療費用。而他家在河南農村,全家僅靠父親打工的一點微薄收入支撐著,治病已花光了他們家所有的錢。這些天,母子幾人都是等到醫院食堂快要下班時候,去撿些剩飯剩菜充饑,已經三天沒有好好吃一頓飯了。而且,周平義的母親還是有著五個月身孕的孕婦。昨天,護士長通知他們補交醫療費,可她打電話借錢,一天時間下來,一分錢也沒有籌到,眼看著就沒有錢治療了,母子怎能不傷心?
這一幕,立即觸動了黎介壽內心的記憶。他想到了自己的童年,一個人在沒有飯吃的時候,是多麼需要幫助啊!他轉身對身邊的護士說:“把我的飯卡拿來。”並對挺著大肚子的婦女說:“不用難過。孩子的病不治好,我們是不會讓他出院的,醫藥費我們一起來想辦法,天無絕人之路。”
拿卡的護士來了,黎介壽把飯卡遞到婦女的手中,和藹地說:“你們先去食堂好好吃頓飯。”
周平義的母親接過飯卡,眼淚就下來了。她沒有想到在她走投無路的時候,有人向她伸了一把手。她想給黎介壽磕頭,被黎介壽扶住了。
要成為一名好醫生,首先要對患者充滿同情。外表堅強的黎磊石內心情感十分豐富,他深知,為了治病,有的患者賣掉房子,有的賣掉口糧,有的賣掉家當,負債累累,還有的病人甚至因為無錢住院而選擇了放棄……每當想起這些,他的心情就十分沉重。
為此,黎磊石十分珍惜每一次為患者看病的機會。不管學術活動安排得多滿,每個星期一上午,都要堅持院士門診。一次到外地開會,原定星期天返回,可因為台風過境,飛機停飛,他心急如焚,立即給科裏打電話,讓工作人員通知病人,把門診時間改在星期一下午。年逾八旬的他改乘公共汽車,風塵仆仆地趕了回來,準時參加了下午的院士門診。
黎磊石在學生眼裏是一位嚴師,很多學生由於犯錯都被他罵過,但他在患者麵前,脾氣卻出奇的好。
有一位中年患者,由於長年住院,家庭拮據,脾氣越發暴躁。一天早上,患者抱怨自己的檢查報告來晚了,急躁的他居然衝護士發起火來,罵聲越來越大,有個年輕醫生怕影響其他患者休息,忙上前製止,沒想到他連醫生也一起罵,後來還連帶罵起了黎磊石。見患者這樣無禮,大家忍不住和他理論起來。
黎磊石聽到動靜後走了過來,問清緣由,心平氣和地向患者說明情況,患者的火氣慢慢平息了。事後,年輕醫生們感慨地對黎磊石說:“這位患者對您這麼無禮,您還能忍受,真是令人難以理解。”而黎磊石卻說:“我罵過一輩子人,但從沒有罵過一個患者。”
有個年輕醫生在門診時,無意中對他的病人說,你的病情況很不好,大概五年後就會轉成尿毒症。患者一聽嚇蒙了,繼而號啕大哭。
黎磊石得知後,心如刀割。事後,他找那位年輕醫生,進行了耐心交流。他說:“盡管你說的是實情,是科學,但病人可不這樣想。你這樣說,就相當於判了他死刑,緩期五年執行,病人怎麼受得了!作為醫生,應當學點心理學,講究語言表達的技巧。”一席話說得年輕人茅塞頓開。
黎介壽、黎磊石兄弟倆年輕時看過一幅油畫,他們一直難以忘懷:一個風雪交加的聖誕之夜,壁爐裏的火焰熊熊燃燒著,人們在屋裏縱情歡笑。而戶外的冰天雪地裏,一名醫生肩背藥箱,獨自踏著沒膝的積雪出診去了。風雪中,藥箱上的紅十字格外醒目。
他們從這幅畫裏讀懂了:醫生是為病人而存在的。為了病人的生命,遠離溫暖、歡樂是醫生義不容辭的責任,這樣的神聖時刻充溢在他們心頭。
年近九旬的黎介壽,仍然堅持每周做兩到三台手術,大家既心疼又欽佩地稱他為“拚命三郎”。一次,他在為一名複雜腸瘺患者手術時,突然心律不齊,臉色蒼白,冷汗淋漓。黎介壽在心裏默默命令自己:“為了患者的生命,你不能倒下,必須挺住!”就這樣,他堅持站立了七個多小時,為病人成功做完手術。
病人得救了,黎介壽卻一頭暈倒在手術台上!蘇醒後,他的第一句話就是:“病人的情況怎麼樣?”
黎磊石患惡性腫瘤骨轉移後,曾在北京某醫院治療。一天,一位患有嚴重腎炎的患者,抱著最後一絲希望找到他。黎磊石仔細詢問病情,反複查看化驗結果,提出診治意見。兩個小時後,病人高興地離去。由於病魔的折磨,黎磊石肩膀劇痛,體力不支,麵色蒼白,豆大的汗珠從兩鬢流了下來,上衣已完全被汗水浸透。
秘書王清爾再也控製不住自己的情緒,邊哭邊勸道:“黎院士,您正在治療之中,身體要緊啊!”
黎磊石強打精神,笑著說:“正因為自己也是病人,我才更了解病人的痛苦,我要更加努力地為病人服務啊!以前,我當醫生隻能打60分;現在,我要爭取打80分、90分!”
2.人命關天
黎介壽、黎磊石對患者極端負責,對工作極端熱忱。
“人命關天!沒有責任心,醫術再高明,也不是稱職的醫生。”他們始終以病人滿意為標準,對醫療護理中存在的不夠規範的行為,從不姑息遷就。
處於昏迷狀態下的重症病人,手術後經常因劇烈疼痛而手腳亂動,極易拉扯輸液管,影響正常治療。護理人員迫不得已,用繃帶將病人手腳綁起來,有的病人手腳都被勒紫了。
黎介壽查房時,看在眼裏,疼在心裏,“這樣病人怎麼受得了啊!”一連幾天,他吃不下飯,睡不好覺,琢磨著怎麼用更好的辦法解決這個問題。幾經實驗,終於發明了一種適合重症患者術後專用的“約束帶”,並在不少醫院推廣。
黎磊石經常說:“誰跟患者過不去,我就跟他過不去!”2001年,剛動過手術的他回到了科裏,當時還在休息,沒有管理病房。
一天晚上11點,一位剛做完腎移植手術的患者出現傷口滲血。年輕的監護醫生感到情況緊急,立即給經治醫師打電話。經治醫師讓他給患者輸血,他還是束手無策。接著他又給主任醫師打電話,向他報告情況。當時主任醫師正患感冒,高燒39度,說路太遠來不了了,讓監護醫生把患者的病曆查查,打電話給另一位副主任醫師。結果另一位副主任醫師也因有事推辭了。就這樣,拖到淩晨三點多,主任醫師知道沒人處理患者後才急著趕來,組織大家進行搶救。病房裏忙成一片,到了淩晨六點,還是沒有把患者從死神手中奪回。
雖然患者家屬認為醫生們已經盡力了,因此也沒有向醫院“告狀”,但黎磊石知道這件事後,還是發火了。經過激烈地思想鬥爭,他專門組織人員進行了嚴肅查處,在研究所開了一個星期的會。後來,他又自曝“家醜”,將有關情況向醫院黨委做了彙報,繼而“揮淚斬馬謖”,將三個自己一手培養起來的當事人進行了嚴肅處理。這一舉動,使研究所上下受到強烈震動。
在這件事上,黎磊石做到了“六親不認”。他認為,雖然處理決定對三個年輕人有所影響,但這對整個研究所、對患者是大有好處的。“個人的進步可以彌補,但人的生命隻有一次,無法彌補。”從那以後,研究所人在患者的治療上,再也不敢馬虎了事,互相推諉。
黎介壽、黎磊石對工作極端熱忱,在他們看來,隻要能為病人送去健康,就是吃再大的苦,冒再大的險也在所不惜。
一次,一位身患肺癌、肺氣腫,具有高致病、高傳染性的老將軍突然窒息,黎介壽不顧危險,口對口為病人吸痰,病人轉危為安,但黎介壽的咽部卻因此發生了嚴重感染。不少人說:“他的病傳染性那麼強,難道你不知道後果嗎?”黎介壽卻說:“我很清楚。但是,我是個醫生,麵對病人的需要,我別無選擇。如果感染一下就能救一個病人,這很值,我願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