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上空氣的形成(2 / 2)

萬有引力告訴我們:宇宙中的一切物體之間都是相互吸引的。人與人之間也是有引力的,比起地球的引力簡直是太微不足道了,如同空氣中的塵粒一般可以忽略不計。

我們都被地球強大的引力吸引在地球上,因此就感覺不到我們之間存在引力了,地球上所有的東西都往地上掉,而不會向其他方向飛出去,這就是例證。

宇宙中比地球大的星體有很多很多,太陽的質量就是地球質量的33萬多倍。如果兩個物體間距離越近,兩個物體的質量越大,那麼萬有引力就越大、越明顯。

與地球相距最近的恒星是太陽,而太陽的質量又是那麼龐大,因此地球就被太陽牢牢地吸引著不能逃脫,也不能在宇宙中亂跑。所以說是“萬有引力”使地球在宇宙中“循規蹈矩”地運行著。

拓展閱讀

1961年4月12日,前蘇聯“東方”1號載人宇宙飛船在繞地球軌道上飛行時,宇航員加加林第一個親眼目睹了地球的麵貌,地球像是一個“蔚藍色的大球”。

月球上坑的形成

月球上山嶺起伏,峰巒密布,沒有水,大氣極其稀薄。月球上沒有火山活動,也沒有生命,是一個平靜的世界。月球上為什麼會有那麼多坑呢?原來是因為月球誕生後,它的表麵很快生成一層薄薄的外殼,隨著較重元素向月心方向聚集下沉,外殼層逐漸加厚。經過化學分異後的外殼層,被大的隕星或彗星撞擊,在月球表麵形成了巨大的盆地。

隨著時間推移,外來天體物質對月球表麵的撞擊逐漸減少。被熔岩流填充的許多大盆地形成了現在的月海。例如,月球正麵的雨海,科學家們認為是被一顆直徑為96千米的小行星撞擊以後形成的。這些小行星等天體對月球表麵的撞擊經曆了相當長的時期。在39億年至40億年前,是月球表麵遭受撞擊最劇烈的時期。

月球上的坑通常又稱為“隕石坑”,較大的隕石坑稱為“環形山”,它是月麵上最明顯的特征。月球上的坑都是小行星撞擊留下的,而地球上就沒有那麼多坑,這是為什麼呢?造成這一現狀的根本原因在於我們居住的地球有大氣層,而月球和其他太陽係的行星都沒有。許多小行星在撞擊地球的過程中因為和大氣摩擦而燒毀,所以就對地球造不成傷害。

另外,因為地球有了空氣,再加上地殼的運動,所以地球表麵有了風力、地形和水流等的不同。雖然這些因素沒有地殼運動、行星撞擊那麼強烈,但它們卻無時無刻不在作用著地球表麵,這就是外力作用。經過長年日久的風蝕與水衝,地表趨於平坦。而月球上沒有大氣,自然就沒有風,也沒有雨,更不會有水流的衝擊。別說一個行星撞擊的坑,就是一個小隕石也會砸一個大坑。

隕石坑的中心往往會有一座小山,在地球上隕石坑內常常會充水,形成撞擊湖,湖心有一座小島。

拓展閱讀

地球上約有150個大的依然可以辨認出來的隕石坑,通過對這些隕石坑的研究地質學家還發現了許多已經無法辨認出來的隕石坑。幾乎所有具有固體表麵的行星和衛星均帶有隕石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