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的重力(2 / 2)

月球上一天的時間

月球永遠都是一麵朝向我們,這一麵習慣上被我們稱為“正麵”,另外一麵的絕大部分我們還不能從地球上看見。

在沒有探測器的年代,月球的背麵一直是個未知的世界。月球背麵幾乎沒有月海這種較暗的月麵特征,而當人造探測器運行至月球背麵時,它將無法與地球直接通訊。

月球在環繞地球公轉的同時,也在不停地做自西向東的自轉運動。月球用27.321666天繞地球運行一周。

相對於背景星空,月球圍繞地球運行一周所需的時間稱為一個恒星月;而新月與下一個新月所需的時間稱為一個朔望月。朔望月較恒星月長是因為地球在月球運行期間本身也在繞太陽的軌道上前進了一段距離。所以,月球上也有太陽東升西落的現象。不過,這跟地球上所看到的日出和日落的情景完全不同。

在月球上,太陽從東邊升起後,要經過180多個小時才能升至中天;從中天移至西邊地平線落下,又需180多個小時;再經360多小時的黑夜才算一個晝夜。

當太陽出來後,由於月球的周圍沒有大氣的遮隔,白天看到的太陽比地球上看到的太陽要明亮千百倍,即使是在白天,在月球上依然能清楚地看到布滿漆黑天空中的點點繁星和因地相變化而殘缺不全的地球。

一旦太陽落下,夜幕馬上籠罩月球,漫漫的長夜開始了!黑夜長達兩個星期左右,在漆黑的夜空中,你可以看到一輪碩大無比的“明月”,即反射著陽光的地球高掛天空,發出耀眼的光芒,亮度比在地球上看到的月亮亮度大80倍。

由於月球上沒有大氣,再加上月麵物質的熱容量和導熱率又很低,因而月球表麵晝夜的溫差很大,白天溫度高達127攝氏度,夜晚可降低至零下183攝氏度。

月球是設置天文台的理想之所,因為沒有大氣和塵埃的幹擾,無論白天黑夜都能清晰地觀察星星,比地球上有利得多。

拓展閱讀

月球,古稱太陰,是地球唯一一顆衛星和離地球最近的天體,與地球之間的平均距離是38.44萬千米,是太陽係中第五大衛星。月球的直徑是地球的1/4,質量是地球的1/81。月球是唯一一個人類曾經登陸過的天體。

天狗吃月亮

有多少優美的詩篇,歌頌迷人的月宮;有多少動人的傳說,給月亮蒙上一層層神秘的麵紗……

月亮的形狀在一個月裏天天都在發生變化,有時圓得像個大圓盤,有時又彎彎的像艘小小的船。那麼,月亮的真實麵目是什麼樣的呢?

其實月亮和地球一樣,也是一個大圓球。月亮發生圓缺變化,是因為月亮在繞地球旋轉的時候,它和太陽、地球的相對位置會相應地發生變化。月亮和地球一樣,本身不發光,是靠反射太陽光而發亮的。被太陽照射到的一麵是明亮的,背著太陽的一麵是黑暗的。

月亮每個月都要自西向東繞地球運行一周,地球、月亮和太陽的位置天天都在變化。有時月亮是把明亮的一麵正對著地球,有時側對著地球,有時甚至把明亮麵背向地球。這樣,我們從地球上看到月亮的反光部分有時大,有時小,有時根本看不見,這就是月亮圓缺變化的秘密。

在自然現象中,日食、月食是常見的自然奇觀。直至今天,許多教派還賦予日食和月食宗教的色彩。

古時候,人們不懂得月食發生的科學原理,像害怕日食一樣,對月食也心懷恐懼。

外國有這樣的傳說,16世紀初,哥倫布航海到了南美洲的牙買加,與當地的土著人發生了衝突。哥倫布和他的水手被困在一個牆角,斷糧斷水,情況十分危急。

懂點兒天文知識的哥倫布知道這天晚上要發生月全食,就向土著人大喊:“再不拿食物來,就不給你們月光!”到了晚上,哥倫布的話應驗了,果然沒有月光。土著人見狀誠惶誠恐,趕快和哥倫布化幹戈為玉帛。

在我國古代,也有“天狗吃月亮”的傳說。不管現在人們是否相信這些傳說,但它反映出人們對這種自然現象的強烈關注。月食是一種特殊的天文現象,是指當月球運行至地球的陰影部分時,在月球和地球之間的地區會因為太陽光被地球遮蔽,就看到月球缺了一塊兒。此時的太陽、地球、月球恰好在同一條直線上。

拓展閱讀

地球在背著太陽的方向會出現一個陰影,稱為“地影”。地影分為本影和半影。本影是指沒有受到太陽光直射的地方,而半影則指受到部分太陽直射的部分。月球在環繞地球運行的過程中有時會進入地影,這就會產生月食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