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的灰色殺手(1 / 1)

人類的灰色殺手

一種新的氣象現象

霾,也稱灰霾,是指原因不明的因大量煙、塵等微粒懸浮而形成的渾濁現象。霾的核心物質是空氣中懸浮的灰塵顆粒,氣象學上稱為氣溶膠顆粒。

空氣中的灰塵、硫酸、硝酸、有機碳氫化合物等粒子也能使大氣混濁,視野模糊並導致能見度惡化,如果水平能見度小於10000米時,將這種非水成物組成的氣溶膠係統造成的視程障礙稱為霾或灰霾,香港天文台稱煙霞。

霾和霧的區別

發生霾時相對濕度不大,而霧中的相對濕度是飽和的。一般相對濕度小於80%時的大氣混濁視野模糊導致的能見度惡化是霾造成的,相對濕度大於90%時的大氣混濁視野模糊導致的能見度惡化是霧造成的,相對濕度介於80%至90%之間時的大氣混濁視野模糊導致的能見度惡化是霾和霧的混合物共同造成的,但其主要成分是霾。

霾的厚度可達1000米至3000米左右。霾與霧、雲不一樣,與晴空區之間沒有明顯的邊界,霾粒子的分布比較均勻,而且灰霾粒子的尺度比較小,從0.001微米至10微米,肉眼看不到空中飄浮的顆粒物。由於灰塵、硫酸、硝酸等粒子組成的霾,其散射波長較長的光比較多,因而霾看起來呈黃色或橙灰色。

而霧是由大量懸浮在近地麵空氣中的微小水滴或冰晶組成的氣溶膠係統,是近地麵層空氣中水汽凝結的產物。霧的存在會降低空氣透明度,使能見度惡化,如果目標物的水平能見度降低至1000米以內,就將懸浮在近地麵空氣中的水汽凝結物的天氣現象稱為霧。

一般霧的厚度比較小,常見的輻射霧的厚度大約從幾十米至一二百米左右。霧和雲一樣,與晴空區之間有明顯的邊界,霧滴濃度分布不均勻,而且霧滴的尺度比較大,從幾微米至100微米,平均直徑大約在10微米至20微米左右,肉眼可以看到空中飄浮的霧滴。

由於液態水或冰晶組成的霧散射的光與波長關係不大,因而霧看起來呈乳白色或青白色。

霾天氣的危害和防禦

在水平方向靜風現象增多。近年來隨著城市建設的迅速發展,大樓越建越高,阻擋和摩擦作用使風流經城區時明顯減弱。靜風現象增多,不利於大氣汙染物的擴展稀釋,卻容易在城區和近郊區周邊積累。

垂直方向上出現逆溫。逆溫層好比一個鍋蓋覆蓋在城市上空,這種高空的氣溫比低空氣溫更高的逆溫現象,使得大氣層低空的空氣垂直運動受到限製,導致汙染物難以向高空飄散而被阻滯在低空和近地麵。

空氣中懸浮顆粒物的增加。近些年來隨著城市人口的增長和工業發展,機動車輛猛增,使得汙染物排放和城市懸浮物大量增加,直接導致了能見度降低,使得整個城市經常看起來灰蒙蒙的。

霾為何是隱形殺手

霾影響身體健康。霾的組成成分非常複雜,包括數百種大氣化學顆粒物質。其中有害健康的主要是直徑小於10微米的氣溶膠粒子,如礦物顆粒物、海鹽、硫酸鹽、硝酸鹽、有機氣溶膠粒子、燃料和汽車廢氣等,它能直接進入並黏附在人體呼吸道和肺葉中。尤其是亞微米粒子會分別沉積於上下呼吸道和肺泡中,引起鼻炎、支氣管炎等病症,長期處於這種環境還會誘發肺癌。

霾天氣還可導致近地層紫外線的減弱,易使空氣中的傳染性病菌的活性增強,傳染病增多。

霾影響心理健康。陰沉的霾天氣容易讓人產生悲觀情緒,使人精神鬱悶,遇到不順心的事情甚至容易失控。

霾影響交通安全。出現霾天氣時,視野能見度低,空氣質量差,容易引起交通阻塞,發生交通事故。

拓展閱讀

灰霾又稱大氣棕色雲,在中國氣象局的《地麵氣象觀測規範》中,灰霾天氣被這樣定義:“大量極細微的幹塵粒等均勻地浮遊在空中,使水平能見度小於10千米的空氣普遍有混濁現象,使遠處光亮物微帶黃、紅色,使黑暗物微帶藍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