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大詭異雲朵
莢狀雲
因其形狀像一塊凸透鏡,在氣象學上一般被稱為凸透鏡雲,中文則為莢狀雲。這是一種高層小卷積雲現象,是正常的大氣現象,不過表現得較為極端。
在大陸副熱帶高壓的控製下,雖然天空晴朗,但在高空,局部不均勻的冷熱和水汽,常會發生小範圍水汽冷凝成雲現象,遇到相對較暖氣流會馬上消失。很多不明飛行物就是莢狀雲,即所謂飛碟雲。
莢狀高積雲,雲體中間厚邊緣薄,雲體中間呈暗灰色,邊緣呈白色,輪廓分明,一般呈豆莢或橢圓形,孤立分散在天空。每當莢狀雲遮擋日、月光線時,即出現美麗的虹彩。
莢狀雲的成因多是由於空氣流經山丘,受地形作用影響,空氣被抬升至大氣上方,氣流在山丘後方以波浪狀推進,在波峰上空氣中的水分凝結成雲,經過一段時間的積聚,便形成一層層像由大小不同的頭盔堆疊而成的莢狀雲。
而另一種產生莢狀雲的原因是因為大氣中局部上升氣流和下降氣流彙合而成所致。上升氣流絕熱冷卻形成的雲,遇到上方下降氣流的阻擋時,雲體不僅不能繼續向上升展,而且其邊緣部分因下降氣流增溫的結果,有蒸發變薄現象,故呈莢狀,氣流越山時,在山後引起空氣的波動,也可形成莢狀。
莢狀雲如果孤立出現,無其他雲係相配合,多預示晴天,農諺有“天上豆莢雲,地上曬煞人”。莢狀高積雲是山地影響氣流形成的駐波作用下而生成,多出現在晴朗有風的天氣。
乳房雲
乳房雲的出現通常預示著暴風雨天氣的降臨,世界各地經常出現這種奇異的氣候現象。美國加州大學聖克魯茲分校物理學家帕特裏克稱:“這種雲彩的外形看起來很奇怪,如同一個個袋子掛在天空一樣。”
科學家們對乳房雲的形成也做過一定的研究。美國國家大氣研究中心的雲物理學家丹尼爾·布雷德指出,空氣的浮力和對流是乳房雲形成的關鍵。乳房雲實際是一種顛倒的氣流,在下降氣流當中溫度較冷的空氣與上升氣流中溫度較暖的空氣相遇,就會形成一個個像袋子形狀的乳狀形雲。
乳房雲之所以如此平坦均勻是因為其下方的熱結構非常獨特。在每一朵乳房雲中,氣溫的下降和雲朵的重量增加是成正比的,也就是所謂的“氣溫直減率”,最終兩者將達到一個穩定的狀態。換句話說,如果你將一個溫度較溫暖的氣泡放在乳房雲的某個地方,它根本不會上升或者下降,因為雲彩中沒有熱量流動。這種獨特的熱結構通常是雷暴天氣所特有的。
管道層積雲
它還有一個優雅的名字叫“晨暮之光”。每年秋天,澳大利亞昆士蘭州伯克頓鎮上空都會出現這些長長的管狀雲,最長可以延伸至約966千米,移動的時速最快可達56千米,即使在無風的天氣裏也可能給飛機製造麻煩。
關於這種神秘雲彩的形成原因,之前一直未能有人給出確切的答案。德國慕尼黑大學的氣象學家羅傑·斯密斯在經過長期研究後揭開了管狀雲的神秘麵紗。
晨暮之光現象是昆士蘭州約克角半島附近大海和陸地所形成的獨特地理位置而產生的一種特殊的氣候構造。
每到秋天,來自東部的信風在白天將海風吹過半島,這股風向在深夜又會遇到來自西海岸的海風,兩股海風碰撞之後會產生波狀擾動,然後轉向西南方運動進入內陸,這是晨暮之光形成的很重要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