旱季水位漲雨季水位降的奇潭
在山東省濟南西部臘山岩體深處有一奇潭,越到旱季水位越漲,越到雨季水位越降。
據發現深潭的原臘山石料廠廠長介紹,有一年石料廠在山上放了最後一炮後,就有了這處深潭。此潭幽深莫測,據探測至127米處仍未探到底,潭水究竟多深仍是一個謎。
此潭蓄水量很大,曾在72小時內從潭中抽水7000立方米,水位不但未降,反倒上升了0.2米。更令人奇怪的是,這潭水幹旱季節水位上升,雨季反而下降。3月份幹旱時,潭中水位不但未下降,反而上升1米多,而到了八九月份的雨季,水位反而下降近2米。今年春天雖持續幹旱,但三四月份潭中水位較去年10月份上升了8米。
後來,經山東省衛生防疫部門化驗,潭水幹冽純淨,無菌無味,內含鍶、鈣、鎂等多種礦化微量元素,長期飲用,對人體肝、胃、心、腎等大有益處。
據地質水文專家分析,此潭所處的位置地質結構為花崗岩與石灰岩侵入體結合部,其形成於億年以前。潭中蓄存的水源受周圍地帶水水位升降變化影響極其微弱。那麼如此寶貴的天然礦泉水到底來自何處,有關部門正在進一步研究。
陰晴分界的火焰山
長期居住在台灣北部的人都會注意到,冬季陰雨的日子特別長。但在中南部地區,每年進入10月以後,直至翌年的梅雨季來臨前,天氣總是晴朗,難得有幾天下雨的日子。
南北天氣差異形成強烈的對比。在冬天,曾在高速公路行車的人可能都有經驗,當車子由北部南下時,沿途天空總是那麼陰沉,尤其到了苗栗一帶,經常雲霧彌漫,有雲深不知處的感覺;然而一過火焰山,下坡到了大安溪橋,暖和的陽光乍現,眼前呈現另一片蔚藍的天空,不禁令人心情開朗起來。
為什麼僅一山之隔天氣會有這麼大的差異呢?因為冬季挾帶冷濕空氣的東北季風的厚度多在2000米以下,在台灣東北部受到高度2000米以上之中央山脈、雪山山脈所阻擋,到了火焰山一帶已成強弩之末。
除非東北季風特別深厚,一般因地形作用,在迎風麵所產生的低層雲及地形雨,不易翻山而過影響到台中地區。因此,火焰山成了天然的分界,山南與山北的自然景象迥然不同。
冰天雪地裏的北極柳
北極大地天寒地凍。這裏生長著一種特別令人驚訝的北極柳樹。柳樹在世界各個地方都能看到,它長得高大巍峨,是多年生木本樹木。
但是,在北極草原上的柳樹,雖然也是木本,卻非常低矮,小得可憐,隻能貼著地皮生長,就連灌木都算不上。魯智深倒拔垂楊柳是為了說明他有力氣,柳樹根深葉茂。但北極的柳樹讓人不費吹灰之力、隻要輕輕一提就會連根拔起。
北極的氣候很特別,與其他幾個洲的陸地相比,這裏大風日數多、風力強,柳樹稍稍長起來就會被吹倒,所以隻能匍匐在地;而地下麵又是凍土層,樹根紮不下去,所以它隻能長成叢狀,看起來可憐兮兮的。
看不見的隱形雲
蘇聯科學院西伯利亞分院大氣光學研究所的學者們在蘇聯中亞、西伯利亞和遠東地區上空發現了一種隱形雲,又稱透明雲。
這在人類大氣觀測和研究曆史上是第一次。據說,這個研究所的學者們在乘飛機對西伯利亞和遠東地區上空的大氣進行觀測時就曾發現,天空中陽光燦爛,萬裏無雲。可飛機上的雲層觀測雷達屏幕上卻出現了清晰無誤的雲層顯示。經過幾年的連續觀察和測試,學者們又在其他地區上空多次遇到這種隱形雲。
1982年,學者們在西伯利亞飛行時遇到了一塊隱形雲,經測定,發現它的麵積達600平方千米,雲層厚度為500米。
大氣光學研究所所長祖耶夫指出:隱形雲由極微小的分子構成,幾乎不反射陽光,因此人眼看不見。這些微小的分子主要采自火山爆發的微粒塵埃,它們在高氣壓的影響下,一般在1200米至3500米的空中形成隱形雲。
有意思的是,隱形雲隻在陽光充足的晴朗天氣才有,落日時刻最容易捕捉到它們。隱形雲的長度一般在40千米以內,雲層厚度在100米以內。這個研究所把這種隱形雲定名為“中範圍懸浮顆粒雲”。這種雲的有關機製以及對大氣的影響等,還在進一步研究中。
拓展閱讀
在我國四川省宜賓縣隆興風景旅遊區內,人們發現一株生長了上千年的古榕樹上又生長出一棵油樟樹,形成了“樹上長樹”的奇觀。這棵古榕樹樹幹周長12米,油樟樹直徑約15厘米。林業專家認為,形成的原因大概是飛鳥銜來油樟種子落在古榕樹分枝之間的洞穴裏,久而久之便“寄生”在古榕樹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