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 流言蜚語(1 / 1)

【釋義】指社會上流傳的沒有根據的話,多指背後議論、誹謗,或挑撥離間的話。

【出處】漢·司馬遷《史記·魏其武安侯列傳》。

公元前154年,西漢爆發了以吳王劉濞為首的“七國之亂”。竇太後的侄子竇嬰被景帝任命為大將軍,率軍駐守滎陽,監視齊、趙兩國的軍隊。後來叛亂平定,他因功被封為魏其侯。

另外一位皇親國戚田蚧,是皇後王氏的同母兄弟,因為出身低賤,當時隻當一個小小的郎官。後來由於王皇後常在景帝麵前說他好話,當上了太中大夫。景帝死後,他的兒子武帝即位,田蚧更加得寵,被封為武安候。

過了幾年,景帝的母親竇太後也死了,竇嬰很快失勢,而田蚧作為國舅卻當上了丞相。竇嬰失勢後,將軍灌夫還是與竇嬰保持著密切的關係。他與竇嬰同病相憐,特別友好。

公元前131年,田蚧娶燕王的女兒為夫人,王太後特地下詔,要諸侯王和宗室大臣都去祝賀。宴會進行過程中,田蚧起立向客人敬酒,客人都紛紛離席表示不敢坐。過了一會兒,竇嬰也起立敬酒,這時隻有他的舊交熟人離開座位,半數的人仍然跪坐在席上不動。

灌夫看著這一切,心裏十分惱火,就拿起酒杯,到田蚧席前去敬酒。田蚧並不起立,隻是動了一下腿,說自己已不能再喝。灌夫怒火中燒,但表麵上嘻笑著再次要他喝酒。田蚧還是不喝,於是,灌夫繼續往下敬酒。當敬到一個權貴跟前,那人正湊著邊上一個權貴的耳朵說話,也沒有起立敬禮。灌夫再也忍不住了,指著他邊上的權貴罵道:“我平時說你一錢不值,今天我向你敬酒,你卻學女人的樣與他咬耳朵說話!”

田蚧見灌夫當眾辱罵他請來的客人,勃然大怒,馬上召來衛士,把灌夫扣留起來。接著,又將灌夫的宗族都抓起來。

竇嬰知道灌夫為了自己而冒犯了田蚧便決定舍命救他。他設法讓武帝召見,說灌夫是喝醉了酒才失禮的,田蚧不能因私怨而定他罪。武帝讓他和田蚧當麵辯論,兩人各執一詞,無法調和。於是,武帝又讓大臣們發表意見。大臣中多數人不明確表示意見,武帝很生氣。

王太後知道這件事後,以不進食逼武帝支持田蚧,武帝隻得將竇嬰逮捕下獄。這一來形勢急轉直下,灌夫很快被定為滅族之罪。竇嬰見情勢危急,就讓侄兒上書武帝,說自己以前曾接受過景帝的遺詔,授權他在特殊情況下,可以請求皇帝召見。上書到朝廷後,有關官員查下來沒有發現景帝有此遺詔,於是竇嬰又被加上偽造先帝遺詔的罪名。按照律法,犯這個罪的要被斬首。公元前132年農曆十月,灌夫及其全族被斬。竇嬰聽說這件事,極度悲憤,曾一度絕食自殺,後來他聽到別人言傳武帝並沒有真心殺他,便開始吃飯。不久,又遭到別人的誣蔑。武帝聽後大怒,終於在十二月的最後一天將他斬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