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章 海市蜃樓(1 / 1)

【釋義】海邊或沙漠中的幻影,為陽光折射所產生的現象。比喻虛無縹緲的實際不存在的事物。

【出處】漢·司馬遷《史記·天官書》、宋·沈括《夢溪筆談》。

宋朝的大科學家沈括在《夢溪筆談》中曾這樣描述蓬萊仙閣的景象:在山東省蓬萊縣的上空經常看見城市、樓台等幻景,由於古人缺乏科學知識,對這種現象往往看得很神秘,傳說是蜃吐的氣。實際是因為該地臨海,雨後天晴時由於光線的折射作用而形成的一種虛無景象,其間似乎還有往來的車馬行人。古人把這種現象叫做“海市”,認為是“蜃氣”結成的,故稱為“海市蜃樓”。

“還有在沙漠上旅行的人,常常會看到前麵不遠的地方突然出現了一片樹林、一池湖水……可是當走到近處一看卻又不見了。這也是由於光線的折射和反射作用而產生的一種物理現象。”

但是,最早記載此情景的當為《史記·天官書》,上有這樣一句話:“海旁蜃氣像樓台,廣野氣成宮闕然,雲氣各像其山川人民所聚積。”意謂海邊的蜃氣形成的城市樓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