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釋義】色:臉色。一談起老虎來,立刻嚇得變了臉色。比喻一提害怕的事物就神經緊張。
【出處】宋·程顥、程頤《二程全書·遺書二上》。
北宋的大學者程頤曾向別人講述過自己的一段親身經曆:有一次,他認識了一個農夫。大家在閑談時,有人提到最近鄰村有老虎出沒,不僅傷害牛、羊等牲畜,而且還叨走了一個老人和小孩。在座的眾人聽到這件事後雖然有點兒緊張,但過一會兒也就淡忘了。七言八語地又去談其它的事情,隻有那個農夫聽罷臉色鐵青,身體戰栗不已,一言不發。
程頤立刻覺察到這個農夫心情不對頭,等人群散後,留住了他問是怎麼回事。農夫經不住再三追問,隻得吐露實情,幾年前他曾被老虎傷過,幸虧鄉親相救,才從虎口裏撿回一條性命,在家調養了大半年傷口才痊愈,至今心有餘悸,所以聽了這件事,情緒當然要緊張了。
程頤十分感慨地問自己的學生:像老虎會吃人這樣一個簡單的道理,雖然連三尺高的兒童都曉得,但一般人當真能體會到老虎害人的可怕程度嗎?程頤的回答是否定的,因為一般人都沒有被老虎咬過的親身經曆。
程頤講這個故事,實際是告訴人們一個道理:研究學問,要想獲得真知,就必須親身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