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老的珙桐
珙桐是第四紀冰川南移時幸存的“遺老”,作為我國特有的樹種,有“植物活化石”,“綠色大熊貓”之稱,是國家一級瀕危保護野生植物。每到春末夏初,珙桐樹含芳吐豔,其白色的花形如飛鴿展翅,整樹猶如群鴿棲息,因此,被稱為“ 鴿子樹”,寓意“和平友好”。
珙桐為落葉喬木。可生長到15~25米高,葉子廣卵形,邊緣有鋸齒。本科植物隻有一屬兩種,兩種相似,隻是一種葉麵有毛,另一種是光麵。花奇色美,是1000萬年前新生代第三紀留下的孑遺植物,在第四紀冰川時期,大部分地區的珙桐相繼滅絕,隻有在中國南方的一些地區幸存下來,成為了植物界今天的“活化石”。
這些遠古年代的遺物,就像地層中的古生物化石一樣,能幫助人們了解與地球、地質、地理、生物等許多奧秘。
珙桐喜歡生長在海拔700~1600米的深山雲霧中,要求較大的空氣濕度。喜中性或微酸性腐殖質深厚的土壤,在幹燥多風、日光直射之處生長不良,不耐瘠薄,不耐幹旱。珙桐的幼苗生長緩慢,喜陰濕,成年樹趨於喜光。珙桐的花序直徑約有0.02米,它們處於白色苞片的包圍之中,微風吹來,人們隻看到鴿子般展翅的苞片,卻忽略了花序的存在。珙桐的果實成熟時,頗像一個個尚未成熟的鴨梨,因此,在產珙桐的地方,珙桐又被叫做水梨子或木梨子。
珙桐分布區的氣候為涼爽濕潤型,濕潮多雨,夏涼冬季較溫和,年平均氣溫8.9~15℃,珙桐分布區的土壤多為山地黃壤和山地黃棕壤,pH在4.5~6.0,土層較厚,多為含有大量礫石碎片的坡積物,基岩為沙岩、板岩和頁岩。一般生長在深切割的山間溪溝兩側,山坡溝穀地段,山勢非常陡峻,坡度約在30°以上。
珙桐的樹形優美,是一種很好的綠化樹種。珙桐枝葉繁茂,葉大如桑,花紫紅色,由多數雄花與一朵兩性花組成頂生的頭狀花序,宛如一個長著“眼睛”和“嘴巴”的鴿子腦袋,花序基部兩片大而潔白的總苞,則像是白鴿的一對翅膀,黃綠色的柱頭像鴿子的嘴喙。當珙桐花開時,張張白色的總苞在綠葉中浮動,猶如千萬隻白鴿棲息在樹梢枝頭,振翅欲飛。
拓展閱讀
19世紀末,珙桐被引種到法國,以後又到了英國及其他國家。如今在瑞士的日內瓦市,人們常在庭院裏栽種珙桐,每到花開季節,珙桐花香襲人,引得不少遊人流連忘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