彗星從何而來(2 / 2)

哈雷彗星每76年回歸一次,絕大部分時間深居在太陽係的邊陲地區,即使用現代最大的望遠鏡也難以搜尋到它的身影。地球上的人們隻有在它回歸時才能夠見到它。

1986年,天文學家已經認識到,彗星實際上是一個由石塊、塵埃、甲烷和氨所組成的冰塊。

彗核外表酷似一個深黑色的長馬鈴薯,就像一個髒雪球。這樣的小個子,遠離太陽時在地球上是無法辨認的,當這個髒雪球飛向太陽時,太陽的加熱作用,使其表麵冰蒸發升華成氣體,與塵埃粒子一起圍繞彗核成為雲霧狀的彗發和核,合稱彗頭。

彗發又使陽光散射,便形成星雲般淡光的長長彗尾。這時,彗頭直徑可達幾十萬千米,彗尾長達好幾千萬千米,變得好似龐然大物,但其質量卻小得出奇,絕大部分集中於彗核,隻是地球質量的10億分之一。

拓展閱讀

周期彗星循著軌道周期性回到太陽附近來,隻有在這時顯得亮,我們在地球上才容易發現它。哈雷彗星是短周期彗星的代表,它的周期是76年,下次它來到太陽附近將是21世紀60年代,即2061年將會出現。

稱為最大天體的彗星

有一種天體沿著橢圓形或拋物線、雙曲線軌道繞太陽轉。當它們離太陽很近的時候,受太陽光和熱的影響,部分物質被蒸發成氣體,並被推到頭部的後方,成為一顆奇特的帶尾巴的星,這就是彗星。

地球不隻一次穿過彗星的尾巴,1861年曾穿過一次,1910年又穿過了哈雷彗星的尾巴,可是這次卻給一些人帶來了大恐慌,一些國家的報紙竟宣揚是世界末日的來臨。不過,當地球穿過哈雷彗星的尾巴時,地球上的一切都很正常。

原來,彗星的尾巴是由很稀薄的氣體組成的,當地球穿過彗星的尾巴時,就好像氣球穿過薄雲一樣,根本沒有什麼影響。

如果把太陽係比作一個大家庭,太陽就是一家之主,家庭成員有繞太陽運動的八大行星和繞行星運動的眾多衛星,還有許多彗星……太陽龐大的身軀是地球的130倍。

然而,在太陽係中,依照天體體積的大小定名次的話,太陽隻能排第二,體積最大的天體應屬彗星。

彗星的彗頭直徑一般在5000米至25000米間。可是1811年出現的大彗星,它的彗頭直徑超過180萬千米,比太陽的直徑還大40多千米。有的彗星的彗頭如果加上慧發,其直徑達1000萬千米,與太陽比起來,太陽隻能算是個小弟弟。

彗星體積雖大,卻輕如煙雲,比太陽大上萬倍的彗星,它的重量也隻有太陽的2000億分之一至2億億分之一,所以說彗星是一個外強中幹的天體。

彗星是太陽係的成員,經常會出現在地球上空。1987年,天文學家就從望遠鏡發現了33顆彗星,隻是一般都很暗,人們看不見。彗星的壽命不像一般天體那樣長,它每接近太陽一次,就會損耗一些,天長日久,它就會自己碎解,變成流星和宇宙塵埃,飄散在宇宙之中。

大多數彗星,每隔一段時間才能來到距離太陽和地球較近的地方,如哈雷彗星要每隔76年左右的時間才會來到太陽身邊一次。哈雷彗星每回歸一次,都要被蒸發掉4米厚的一層“皮”,損失1億噸物質。天文學家預計哈雷彗星的壽命還有25000多年,最多再回歸340次。

拓展閱讀

彗星通常是以發現者來命名,但有少數則以其軌道計算者來命名。同時,彗星的軌道及公轉周期會因受到木星等大型天體影響而改變,它們也會因某種原因而消失,無法再被人們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