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的年齡有多大
宇宙年齡的猜想
馬普學會地外物理學研究所和歐洲航天局的科學家們對編號為“APM08279+5255”的類星體上所含成分進行分析後發現,其鐵物質含量大約是太陽係中單個星體的3倍左右。根據現有認識,類星體及其所含鐵物質是在宇宙大爆炸後15億年左右才逐漸形成的,而天體中的鐵物質是在宇宙中星體燃燒爆炸之後經過聚變反應形成的。也就是說,某個天體上的鐵物質隻能在數十億年時間內才逐漸積聚起來。
現有研究認為,宇宙年齡至少為125億年,太陽係形成的時間約在90億年前。
因此,以太陽係天體中的鐵物質含量作對比,這一新發現表明宇宙中存在一類人們迄今並無認識的富含鐵物質的星體,或者表明宇宙年齡要大於此前的猜測。
宇宙年齡的測量
測定宇宙年齡的方法有很多。用同位素年代法測量地球的年齡為40億年至50億年,月球年齡為46億年,太陽年齡為50億年至60億年,測定宇宙年齡為120億年。
比較常用的還有球狀星團測量法,它借助恒星演化理論來測算恒星年齡,用此方法計算宇宙年齡為80億年至180億年。
如果從測定的最老恒星年齡約200億年來看,宇宙年齡至少應在180億年以上。
哈勃常數測定法是基於宇宙膨脹的觀測事實確立的。在一個不斷膨脹的宇宙中,膨脹速度可通過測量紅移量來獲得。測出鄰近星係與我們的距離,再由此標定紅移與距離的關係,就可提供宇宙的尺度,進而計算宇宙的年齡,因此測定出鄰近星係與我們之間的距離是最為關鍵的。德國的科學家據此測定出宇宙年齡為340億年。
總之,運用不同的測定方法測出來的宇宙年齡都不一樣,而且相差非常遠。
宇宙年齡的增加
2006年8月7日,美國科學家的一份報告稱,宇宙的年齡可能比原先設想的還要早20億年。科學家們已發現一個比原先預想還遠15%的鄰近星係,這意味著宇宙的年齡可能至少被低估了15%。但是另一些專家認為現在下結論還為時過早。
天文學家們通過觀測一顆階段性改變亮度的特殊行星,已經成功測定出許多遙遠星係的相對距離。
但是為了知道這些星係距離人們究竟有多遠,科學家們需要直接計算銀河係和一些星係之間的距離,這樣的測量目前還很難進行。
拓展閱讀
測量與鄰近星係距離的方法有兩種,測量出的結果也有兩種,即200億年和100億年。還有人采用一種與哈勃常數無關的測定方法,測得的宇宙年齡為240億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