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威斯特莫蘭就是在思索這種製勝的戰略,那些批評我們沒有戰略的人是不公正的,是站在幹岸上指責在漩流中遊泳的落水者。在目前,我一直認為“搜剿”和“消耗”戰略是正確的戰略。威斯特莫蘭認為參謀部裏某些人提出的“基地安全”戰略和“飛地”戰略都是消極的防禦戰略,那隻能使敵人自由地擴充力量,在山區叢林和廣大鄉村為所欲為,而後伺機進攻我們的基地和飛地,我們就無法保住安全;隻有積極搜剿和消滅,才是唯一的製勝途徑,用威斯特莫蘭的話說,就是要越共放血不止,直到暈倒就範。事實證明,我們也曾取得了引人注目的成果:去年10月,我軍第一騎兵師(空降師)第三旅在波萊古西南部搜索越共正規部隊,在德浪河地區包圍了敵人三個團,為了徹底將其打垮,我們出動了B一2戰略轟炸機,使敵軍陣地變成一片火海,越共死亡1500人,而後退人柬埔寨,我軍僅陣亡300人,以一比五的代價取得了勝利。……“亞勒勃羅”戰役沒有取得成功,原因是越共接受了“德浪河穀”戰役的教訓,及早撤進了柬境,使我們撲空;緊接著我們的第一騎兵師又發動了“搗碎機”戰役,我們擊潰了越軍九個營,使他們傷亡近3000人。

目前,我們兩個步兵師在西貢政府軍的配合下,對平隆省的越共發起了“雪鬆瀑布”戰役。……將越共的所謂“解放區”變成“自由開火區”,也就是將這個地區變成一片焦土的無人區,驅走平民(其實是一齊消滅),摧毀一切,這很像是日軍在中國戰場上使用的“三光”政策。如果讓西方記者們得知,他們又該大喊大叫了。與此同時又在南越中部的廣義省進行“馬赫爾”戰役。還有一連串的“樞紐城”戰役,“塞耶”戰役,“潘興”戰役。……這些戰役都是利用了我們取之不竭的巨大的猛烈的火力。狂轟濫炸是這些戰役的共同特點,甚至達到了無法用軍事必要來解釋的程度,無數噸炸彈丟進叢林、山溝和無人區,僅僅一個“樞紐城”戰役,我們就發射和投擲了366000發炮彈和3235噸炸彈。這樣,要好幾噸彈藥才炸死一名越共。

這種戰略戰術,不能摧毀越共的抵抗,也不能阻礙其發展,更不能摧毀其意誌。

我經過多方調查和深沉思考之後,我認為切斷“胡誌明小道”仍然是關鍵的關鍵。

(五)可笑的懷特計劃

——安德森《戰地手記》之七

在我離開西貢飛抵昆嵩——克萊基地之前,我們的處長懷特中校曾詢問我帶別動隊進入叢林的構想,我告訴了他。

我看得出,由於威斯特莫蘭對我的器重,使他心裏很不舒服。以他的軍階、以他的資曆、以他的職務,他認為我應該聽他的!

他參加過朝鮮戰爭,有實戰經驗。那時,他是威斯特莫蘭手下的中尉參謀,也得到威斯特莫蘭的依賴,可是來到越南戰場,卻沒有值得讚揚的表現,能否配上上校的肩章,還很難說,因此,他對威斯特莫蘭重視誰,變得特別敏感。其實,我並不想和他爭寵,我還沒有那麼庸俗,但我自忖,如果由我來接替他處長的職位,幹得絕不比他差。

在我的眼裏,他有軍事知識和作戰經驗,卻缺乏智慧。知識是可以學到的,智慧卻是與生俱來的,一句話,他隻能是個熬資曆的平庸軍官而沒有軍事才華。

懷特中校先是向我講述了美國特種作戰部隊的曆史,把我當成了他的小學生,出於禮貌,我不能不聽他噦嗦,這種自命不凡頗使我反感,我肯定他沒有看過我那篇論文。

我這次帶一支“別動隊”去打開“胡誌明小道”之謎,希望用赫赫戰績為“別動隊” 的曆史翻開新的篇章。為了使懷特中校不再喋喋不休,我插進他談話的空隙,向他反饋,大講特講德國對蘇作戰初期的“特攻戰”,他們把經過特殊訓練的特別武裝,化裝成蘇軍空投到蘇聯邊界和後方,破壞橋梁、爆炸油庫、攔截車輛、刺殺將軍、假傳命令、突襲指揮機關,給蘇軍造成極大的混亂。……

這時懷特中校才尷尬地笑笑,承認我知道得並不比他少,但他總覺得自己有過人之處,他猶豫不決吞吞吐吐地提出了他對切斷“胡誌明小道”的獨特的構想,但又怕別人篡奪了他的發明成果,竊取了他的專利。

他首先從批判“雛菊切割者”計劃開始,他說:“戰爭不是浪漫曲,當時研究這個計劃時,我就斷定無法實現,第一,在長山山脈的幾個山頭上,建立起幾座炮壘,可是,它無法對山溝溝裏的運輸隊進行攔截射擊,就像房頂上的高炮,打不到弄堂裏的行人;炮彈不會越過山崖垂直地落到山穀裏,……第二,你根本就無法偵知運輸隊從哪條山穀裏行走,這需要偵察機來給炮兵指示目標,在漆黑的夜間,在大霧彌漫的晨昏,在大雨滂沱的時候,你將怎麼阻擋它們?第三,你怎樣保證高山炮壘的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