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有的是飛機和金元,80架飛機的損失,根本沒有影響這位美國駐越軍援顧問團長的舞興,在這長長的狂歡之夜裏,他竟然沒有把機場被炸和奠邊府的安全聯係起來。

黎東輝講的這個序幕非常精彩。接著,他就轉入奠邊府戰役的第一階段:這個階段的任務主要是摧毀奠邊府的北麵屏障,這就是德·卡斯特利上校劃分的北分區。這裏有三個高地組成了互為掎角之勢:第一個堡壘群就是奠邊府東北方向的興蘭高地;殉爆,軍事術語,意指一個爆炸物本來不會造成巨大毀傷,但是,由於它的衝擊波、彈片、火焰等引發了其他爆炸物,造成連續爆炸。

第二個堡壘群就是正北方向的獨立山高地;第三個堡壘群就是西北方向的班格高地。

這三個高地各有一營敵軍防守。三塊高地中以獨立山最強,以班格最弱——那裏防守者是一營越南偽軍。

人民軍接受中國軍事顧問團的意見,本著首戰必勝以利後戰的原則投入重兵,312師和308師全力投入戰鬥。在戰鬥中首次使用了由中國訓練和裝備的山炮和榴彈炮,這些重炮火力不但大量殺傷敵人,而且造成了敵人的極大恐慌。3月13日和14日,首先攻下了興蘭高地;14日夜晚又攻克了獨立山據點;班格偽軍在極度恐懼中向人民軍繳械投降。與此同時,還擊退了敵人一個營的援兵。高射炮擊落了敵機12架。僅僅5天的時間,第一階段的戰役目的全部達到,而且出乎意料的順利。

3月16日,納瓦爾命令法軍三個營空降,增援奠邊府。這樣,人民軍奪取芒清中心區,控製芒清機場,斷絕法軍空運,成了戰役第二階段的主要目標。

“我不明白,”我緊盯著地圖,思想依然停留在戰役的第一階段上,“從德‘卡斯特利對守衛奠邊府的布局來看,並沒有什麼大錯,奠邊府北麵的三塊高地顯然是奠邊府的北大門,這個大門一旦打開,他的中心分區就沒有了屏障,芒清機場就在我軍炮火控製之下,德·卡斯特利為什麼讓越南偽軍和戰鬥力很差的阿爾及利亞部隊去守衛北大門?而且沒有組織力量反撲,戰鬥中僅派出一個營去作象征性的增援,一遭阻擊就立即撤回,這到底是怎麼回事?他應該有起碼的軍事常識,而且奧達尼爾和納瓦爾在視察奠邊府時,連一句提醒的話也沒有說,這更叫人難以理解。”

“這個問題在戰役總結時曾經研究過。回到支隊後,你還可以再和孫支隊長進行探討,這的確是很有趣的一個問題,”黎東輝喝了口濃茶,到門口望了望外麵的狂風暴雨轉回來說,“依我的想法,可能是有這樣的原因:一,從總體上來說,在遭到一連串失敗後的法軍指揮部,仍然是麻痹輕敵。這從中國軍事顧問團的提醒上就看得出來——首先,我們缺少炮兵,其次,我們沒有攻堅的經驗,這就是敵人麻痹的原因。敵人的愚蠢之處,就是不懂得我們這兩方麵已經得到改善和加強;“第二個原因,是法軍戰略戰術異常陳舊,它沒法跟中國革命的戰略戰術相比。譬如奠邊府的防守,德·卡斯特利把重點放在死守中央據點上,他忽略了外圍據點不存在了,中央據點也難守住。……”

“他不懂得唇亡齒寒,”我附和了一句而後推測說,“你看,他在心理因素上有沒有這樣一種迷誤,那就是他一心想把奠邊府變成東南亞的凡爾登?把中心區當成肉磨子?……”

“這是你對心理因素的一種探索,”黎東輝說,“我不否認他有這種心理狀態,但他根本問題還是戰略戰術的低能。如果說他想把奠邊府變成肉磨子,他就應該堅決守住北分區那三塊高地,在高地的爭奪上消耗我們。我攻他守,我們的代價自然就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