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1年初,美國國防部長萊爾德視察越南部隊時,淒惻地說:“我對目前部隊厭戰的狀況深感震驚和憂傷!”到1971年下半年,幾乎所有美國人都已經感到在越南的戰爭已經到了無可挽救的地步了。可是,是什麼原因迫使尼克鬆政府還要作最後掙紮式的跳上幾跳?
(二)美國人的心理障礙
——斯托裏《越南戰爭求索》摘錄之五
美國在越戰中付出的代價是驚人的!它將是美國的一場可怕的噩夢。這場噩夢在美國人的心靈上投下的黑影將延續很多年:它有58000名美國青壯年戰死,他們的陰魂在亞熱叢林裏遊蕩,唱著流落異國他鄉的悲歌;還有30萬人受傷,他們臂斷腿折,肉體創口治愈之後,心靈的創傷卻永難愈合,不但伴隨他們終生,甚至還傳之後世,此外,還有數以千計的士兵下落不明,他們時常在親人的夢中出現,聽到他們在潮濕悶熱的叢林裏哀嚎;在越戰的10年中,有100萬美國士兵,飛行員和地勤人員輪流在越南生活過,他們在越南的羅曼蒂克的生活中,丟棄在越南的私生子達20000多!他們是一場輸掉的戰爭的犧牲品!
美國為什麼賭注越下越大?即使到了無望時仍然孤注一擲?與其說它被南越拖下了水,毋寧說是它被自己的心理障礙拖下了水。可是,美國數不清的智囊機構、戰爭研究機構、情報機構,經過千百次的論證之後為什麼走不出這個誤區?
最後,從越戰的泥潭裏走出來的並不是出於對誤區已有了某種清醒的認識,而是事實強迫他離開了賭台。1965年7月,美國的鷹派參議員拉塞爾·朗的表述是相當坦率的,他說:“若是山姆大叔被半個貧窮小國打得落花流水,中國將怎麼想?”這就是說美國為了證明自己是強大的無敵的,必須在越戰中打贏。可是,他的話是明白的,思想卻是糊塗的,他從一個又一個小誤區,進了一個大誤區。似乎這個誤區,美國的智囊們都回避了它。
衡量一個國家的強弱是有標準可循的,並不在一場戰爭的勝負:當1975年美國從越南撤走最後一名士兵時,當1975年4月西貢陷落在越共之手時,美國失敗了,可它仍然是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而越南仍然是個貧弱小國。正像中國共產黨主席毛澤東在1970年發表的《五·二。聲明》中提示的中心思想:小國能夠打敗大國。那是因為大國是到小國的土地上去打!北越人是頑強的,可是,它再頑強,也不可能在美國的任何一個小小的州裏取得勝利。……
讀到這裏,我想起了安德森的“菜園理論”,他和康妮已經談到過這個道理。那麼,這個道理為什麼未能被美國軍、政界的決策者們接受?抑或是他的《戰地手記》丟失之後,他未能把他的觀點寫出?這不可能,因為他沒有死,手記丟了,思想還在。還有康妮,她回到《箴言報》編輯部後會沉默無言?而在全國的反戰浪潮中,她竟然沒有表示?
這裏引用一段毛澤東的語錄也許正好說明這個問題的實質,他說:“‘搬起石頭打自己的腳’,這是中國人形容某些蠢人的行為的一句俗話。各國反動派也就是這樣的一批蠢人。……”
利令智昏!約翰·斯托裏所以看得比較清楚,因為他站在幹岸上。
尼克鬆仍然無法走出約翰遜的怪圈,在入侵柬埔寨、老撾失敗傳到美國後,不但招來了更多的批評,而且引起了暴力悲劇,在各城市不斷發生爆炸中,其中一枚炸彈嚴重破壞了國會參議院的側廳,參議員富布賴特稱尼克鬆的越南政策是一個“巨大的騙局或是一個巨大的判斷錯誤,要麼既是大騙局也是大錯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