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山西劫俘

——斯托裏的《美國巡禮》節錄之一

越南戰爭,對軍事家來說,它是特種戰爭的教練場;對軍事科學家來說,它是軍事科學技術的實驗地;對西方國家來說,它是現代戰爭之謎;對美國來說,則是一場可怕的噩夢。

美國士兵死在亞熱叢林裏是多少人?58000人;受傷的有30萬。打了10年的有限戰爭,花了多少錢?據官方估計整個戰爭消耗大約為2400億美元。除此之外,不可估量的損失是世界聲譽和給美國人民帶來的精神創傷!

這場不祥的噩夢將縈繞美國很多年,在美國人心靈上的創口也許很難愈合。

作為曾在越南叢林中涉艱曆險的記者,越南戰爭是一個大課題,它誘使我隨著時間的推移不斷作新的探求。

幾經周折,我在美國佛羅裏達埃格林特種戰爭訓練基地見到了克裏斯上尉——不,他現在已經是少校教官了。他願意接受我的采訪。並且要帶我到接受特種訓練的叢林裏去巡禮一番。我說,我經曆過越南的叢林戰爭,對蚊蚋撲臉、爛泥遍地的叢林不感興趣,我隻希望他能與我傾心交談。他願意在一個休息日接受我的采訪,我們是老相識了。

“我在越南叢林戰爭中,七進七出,是完全成功的!”克裏斯少校不無驕傲地說,“我在學員中享有很高的威望,既然你不想跟我的學生進入叢林,那麼咱們可交談的也就不多了!……”他攤開兩手,向我表示遺憾。

“在越南時,我還記得你曾告訴過我,你有一項保密的行動,我想現在已經不是秘密了吧?”

“你說的是那次營救戰俘事件?”

“對,應該叫山西劫俘行動!”

“可是,這次行動新聞界已經談得夠多了。”

“新聞界都在嘲弄那次失敗,我想你一定會有不同的見解。……”

“斯托裏先生,你說對了,不是不同見解問題,而是與輿論相反的結論問題,應該說我們的計劃是成功的,行動也是成功的,僅僅是出了一點意外,而這個意外的責任不在我們身上。……”

“我知道你會這樣說。不過,你不想通過我的文章為你們的這次不成功的行動辯護幾句嗎?……”

“當然願意!……那麼,打開你的錄音機,咱們就開始吧!”

在整理克裏斯教官的談話記錄前,我想就美國特種部隊的一般情況介紹幾句:美國的特種部隊,被許多小說家神化了,許多雜誌為了吸引讀者,也給特種部隊塗上了一層神秘驚險的浪漫色彩,一次營救墨索裏尼的偶然成功,成了特種作戰部隊的傳奇。

具有一般曆史常識的人,應該知道希特勒為了營救他的“寶貴的對象”實施的“橡樹計劃”。那時候,意大利的獨裁者、法西斯首領墨索裏尼被囚禁在亞平寧山脈的大薩索山巔之上。德國黨衛軍奧托·科爾茲內上尉,用一架怪鳥式飛機把墨索裏尼帶走。這種天不怕地不怕的冒險行動,感動了、啟發了、也鼓舞了許多敢於冒險的軍人,因為這個行動在特種戰爭史上閃射著奇異的光輝。

也許美國的特種部隊更為源遠流長,它可以追溯到歐洲人對北美洲殖民統治的最初年代。當時的印第安人就是遊擊戰的能手,他們的突然襲擊經常使歐洲殖民者受到嚴重損傷,歐洲殖民軍用傳統戰法,根本就不是印第安人的對手,他們被迫改變戰術:首先是利用投靠殖民軍的印第安人組織幾支能征慣戰行動迅速的小分隊,以精良的武器裝備用遊擊戰法來對付印第安人的遊擊戰爭。這些機動靈活執行特殊任務的突擊部隊,便被稱之為“特別行動部隊”——簡稱“別動隊”!在美國特種部隊來說,印第安人的遊擊戰是他們的祖先。

這種特種部隊,隨著美國的獨立戰爭結束而解散,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又重新崛起。在1942年至1944年期間,這種特種戰爭為英、美同盟在北非和南歐戰勝法西斯立下了汗馬功勞:美國在北愛爾蘭培訓的第一支“別動隊”於1943年3月空降到北非突尼斯德軍後方,用突然襲擊的辦法攻占了重要交通樞紐。而後又在西西裏島的登陸戰役和在法國的諾曼底登陸戰役中,都是連連得手戰績輝煌。

在“別動隊”的發展壯大中,第二種特種作戰部隊又誕生了,這就是後來的“綠色貝雷帽部隊”和海軍的“海豹”部隊。它在德軍、日軍的後方出現。由於隊員個個握有多種戰鬥技能和富有犧牲精神,功勳卓著,威震敵膽,被稱為“魔王之旅”!

隨著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美國特種部隊也就結束了反法西斯鬥爭的光輝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