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戰後反思
——斯托裏《美國巡禮》節錄之三
安德森教官是帶著某種興奮的心情來接受我的訪問的,他願意犧牲一個假日來陪我交談。因為我寫的《越南戰爭求索》給他的印象不壞,我們談了整整一天,大有話逢知己萬句少之慨。
這座古老的美國陸軍軍官學校久負盛名,對軍校的優秀教官我當然尊敬有加,這所開放式的軍校,可以盡人遊覽、任人參觀,這也許是隻有美國才有,它有將近180年的曆史。
兩點,這本來是美國最古老的一座軍事要塞,位於紐約州東部哈得遜河西岸,由紐約市驅車向北疾馳80公裏即可到達。沿哈得遜河穀而行,風景優美,色彩絕佳。1778年,美國獨立戰爭中,此處是抵抗英軍的重要據點,西點軍校於1802年在這個據點的基礎上擴建而成。
安德森教官以向導的熱情,陪我遊覽了校區,與其說這是一所軍校,毋寧說是一個廣闊秀麗的公園,這裏沒有鐵絲網,也沒有荷槍實彈戒備森嚴的警衛,幾十幢校舍散布在林木蔥蘢芳草豐茂的校區之內,比足球場還大的草坪是學生操練和接受檢閱的場所。
我們走進軍事博物館,這裏有和美國相關的曆次戰役的紀念品,甚至還有八國聯軍進入北京後劫掠來的清朝銅炮。這反映了美國的曆史觀,不管是否光彩敢於正視曆史事實!
西點軍校出名之處,首先在於它訓練嚴格,人才輩出,許多舉世聞名的將領出自西點,因人傑而地靈。在這裏我看到了西點精英們的顯赫曆史:這裏有羅伯特·李(南北戰爭期間的南方同盟軍總司令),有尤裏塞斯·格蘭特(南北戰爭期間聯邦政府陸軍總司令,後為美國第18屆總統),有約翰·潘興(第一次世界大戰中美國派往歐洲的美軍總司令),有道格拉斯·麥克阿瑟(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太平洋美軍總司令),有德懷特·艾森豪威爾(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歐洲盟軍最高司令,後為34屆總統)。這裏還有巴頓和史迪威……這些出自西點軍校的名將使西點熠熠生輝。
按照安德森的觀點,威斯特莫蘭將軍也屬於名將之列,但是,他生不逢時,碰上了注定要倒黴的越南戰爭。我有同感,但誰也不能脫離自己的時代。
西點出名的另一個原因是招生非常嚴格:報考年齡必須在17歲至22歲之間,未婚,在參加體檢和考試之前,必須有一份由總統、副總統、國會議員的選區以及正規軍、後備軍各有關方麵的推薦書,保證這個學生的品學兼優。即使你通過某種渠道進去,沒有堅強的體魄,沒有剛毅的意誌,沒有聰明的頭腦,也很難經受住繁重的功課和野獸營的殘酷的訓練,淘汰率很高。
安德森回憶起四年的學員生活,依然是一往情深。“那是人生優良品質的全麵考驗,”他不無自豪地說,“西點每年招收1400名學員,報名者往往達到一兩萬人,十中取一,不經過激烈競爭考試,就是手持總統的推薦信也無濟於事,自己素質不備,即使入校也等於活受罪,這裏沒有音樂、沒有啤酒,沒有一時悠閑,44門課程,必須有32門在良好以上;淩晨三點,當你睡得像攤爛泥之時,哨子一響,你必須在兩分鍾內整裝跑到操場;用餐必須正襟危坐,20分鍾內必須吃完。這裏充滿著訓斥、命令、嚴酷、森冷,沒有憐憫和溫情。……這裏有的是紀律、處罰、強製、服從和責任,沒有所謂個人自由!
所有學員都必須接受嚴格的野營訓練,在佛羅裏達的叢林和沼澤中,你必須忍受人間少有的苦難,其中有追捕、拷打、饑餓,包括人身侮辱,殘忍得就像實施酷刑。當你被折磨得不成人形走出叢林時,人間苦難你就視為等閑了。你就是烈火燒煉鐵錘敲打的金剛了!名之為野獸營一點不假,為了提高搏殺和生存能力,你必須先變成一頭凶殘的猛獸,而後再蛻化成一個士兵、一個軍官、一代名將或是統帥和領袖。……所以西點軍校出去的學員個個貨真價實,沒有一個膿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