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醫學檢查
選拔航天人員的一般身體條件是在醫學檢查中未發現有疾病,特別是與航天有關的疾病。考查的基本內容包括性別、年齡、身高、體重、生活方式及習慣、職業工作內容及工齡、嗜好和文化程度等等。
即往史:指你過去患過什麼病。有些疾病雖然已經好了或不影響正常生活,但對進入太空來說也是有影響的。如,內分泌性脂肪代謝紊亂是長期航天的禁忌症;由於在航天時體液損失的結果,體重過低的人更容易降低工作能力;腎結石、膽囊疾病、甲狀腺疾病、胃及十二指腸潰瘍、癲癇性中樞神經症、糖尿病等患者都不能選為宇航員;有原因不明性血尿,血磷酸鹽過多,草酸尿等症狀的人,也不應被錄取。
內、外科檢查:除係統地進行全部常規檢查外,重點是通過實驗檢查排除潛在性疾病。在功能負荷試驗檢查中,重。點發現高血壓、冠心病患者以及自主性神經不穩定的人,例如將被檢者的手放在冰水中作冷加壓試驗,借以評價其植物神經功能是否穩定;記錄心電、心音、心衝擊波和超聲心電圖等作分析評定;注意內分泌腺功能檢查,其功能過高或過低都屬單項不合格。外科檢查重點放在脊柱退行性營養障礙性改變、骨質增生、脊柱形態改變及各種關節運動障礙。直腸檢查中如有直腸息肉者不宜參加航天活動。
神經科檢查:重點是腦電圖檢查、常規檢查結果與視野測定、聽力測定及溫度試驗。對檢查情況作出綜合判斷。眼科檢查:除常規視力檢查外,重點為屈光視野、眼壓、眼肌平衡、深部感覺、明暗適應能力檢查等等。
耳鼻喉科檢查:除一般常規檢查外,重點為聽聞測定、語言辨別、前庭功能、嗅覺功能等檢查。
化驗檢查:在檢查血、尿、便的正常基礎上,重點是血容量檢查,血鉀、血鈉、血磷酸鹽、兒茶酚胺、糖負荷試驗,草酸尿、尿素清除率、精子計數、脂類代謝等檢查。
X線檢查:做頭顱、副鼻竇、全齒、脊柱、胸部、腹部等X線照片,以觀察其是否正常。
其它必要的檢查:婦女宇航員的選拔要檢查婦科。技術試驗性檢查項目,包括特殊心電圖檢查、肺功能檢查或用超聲波檢查等。
人體生理及心理選拔
當人進入太空後,受到狹小生活空間、高度沉靜和孤獨以及綜合性太空特殊環境因素的刺激,同時要隨時準備處理瞬間的意外情況變化等,這給人體生理和心理上造成較大的負荷。神經類型不穩定的人、應變能力不強的人、注意力和洞察力不強的人、生理耐力不強的人都不能被選人航天人員行列。故生理與心理選拔是宇航員選拔的重要標準。這項選拔一直貫穿到宇航員進入太空之前,包括被選上的預備宇航員,在各種環境條件下的訓練中,也要繼續進行心理與生理的考查。如在太空模擬艙中進行太空生活訓練時,重點觀察其完成航天任務的行為表現和反應特點,評價他們協同動作、獨立完成任務與克服困難的心理與生理表現等等。人體生理與心理選拔主要有如下各項。
工作能力的檢查與評價:這項選拔內容包括邏輯思維能力、心算能力、記憶力、注意力、空間定向能力和心理運動能力的測試與檢查等。
個性(性格)特點的選拔:要進行個人情緒穩定性及應激能力的測試,看其在失敗情況下的行為和自我控製能力;要進行個人個性趨向及機動力形成的測試,觀察在團體中的行為表現,看其社交、個人熱情、性情和思想交換特點、靈活性等。
實驗心理學選拔:它包括視覺運動反應、對運動的客體反應、語言聯想、姿勢協調等實驗檢查,並進行墨跡試驗和主題理解試驗的檢查,以評定其心理反應能力。
有針對性地進行精神與神經係統及其既往史的檢查及詢問。它包括了解被選人是否患過精神病、個性紊亂、飛行恐懼感、健忘的特點及其曆史。是否服用過影響精神的藥物,並對應選者進行有關妨礙飛行安全或完成飛行任務的其它精神上不利因素的檢查與詢問,此外,還可了解獻身於航天事業的信念等等。
航天特殊因素耐力選拔
針對載人航天過程中所遇到的火箭衝擊力(即加速度)、失重、低氣壓、振動、窄小活動空間和生活節律變化等特殊因素,進行試驗性耐力檢查,是選拔適合於航天的人員最必要的手段之一。選拔的目的有二,一是把對特殊因素敏感和耐力差的人淘汰掉,從中查明人體潛在性疾病的存在;二是判斷人體的功能儲備能力,選拔有特殊耐力的人。
這項選拔工作,需要模擬航天特殊環境,所以要有各種類型的特殊儀器和設備,如太空艙、人用離心機、震動台、旋轉台、環境模擬艙和特殊功能檢測儀器等。蘇美兩國由於開展載人航天事業較早,這方麵的儀器設備較齊全、而且數量也大。我國在這方麵也有相對齊全的設備儀器。航天特殊耐力選拔項目大致有如下各項。
特殊心電圖檢查:這裏所說的特殊是指人在航天時可能遇到的特殊環境引起的心電變化。在加大人體負荷情況下檢查心電圖變化,來綜合分析人的健康與耐力。因為在航天中主要靠心電圖波來進行飛行醫務監督(人體心血管係統功能紊亂、心髒興奮與傳導係統紊成都會引起心電圖波的變化),因此在各種選拔中,心電圖變化是一個很重要的指標。
肺功能檢查:人在航天中處於人工大氣環境,即載人航天器內人造的微小氣候環境中,這就要求宇航員有比一般人員強的肺功能(呼吸功能)。所以在選拔時,除作常規檢查外,還要用閉合氣量法和最大呼吸氣流透氣的方法,對肺功能進行評定。
立位耐力檢查:由於失重環境的影響,人體血液再分布,返回地麵時又因重力恢複頭部血液相對減少,對於立位耐力差的人會產生暈闕現象。在選拔中,將被檢查者的體位倒立或傾斜,再複位,用儀器、直觀方法、心電圖波方法綜合評定其立位耐力和心血管調節功能。有暫時暈厥或意識喪失的人不能選為宇航員。
最大體力負荷檢查:一般用跑台和自行車功量計方法,使被檢查者達到疲勞程度,觀察心率、心電圖和血壓等心血管係統的變化和最大耗氧量。這種檢查項目除能測定體力強弱外,還可查出人體某些潛在性疾病。
前庭功能檢查:日常所見到的暈船和暈車的人,是人體前庭功能不好的人,人體的前庭器官位於內耳。可利用特製的設備(如秋千、轉椅、轉台)造成線性加速度或角速度、角加速度,對內耳前庭器官進行刺激,或用冷水或熱水刺激外耳道,使人體發生一定症狀,如頭暈、惡心、嘔吐或眼球震顫等,來綜合評定前庭功能情況乙有時心電圖波也會發生變化。人體前庭功能可以通過訓練及鍛煉來提高,所以這項選拔也可以延續到上天之前。通過鍛煉使前庭功能穩定的人,也可以進入太空。
低氣壓與缺氧耐力檢查:這項檢查是在低氣壓艙內進行,的。所謂低壓艙,就是在地麵按太空環境條件所建立的、模擬低氣壓到類真空環境的設備,它由艙體本身和抽氣係統、監控係統、供氧係統和有關測式儀器設備所組成。檢查時把被試者放在被抽成低壓環境的艙體中,進行抗缺氧與抗低壓耐力實驗,並通過各種測試儀器進行檢查和對被試者的行為進行觀察。例如在地球海平麵,氣壓為1個大氣壓(1大氣壓約等於1千帕),其中空氣中的氧氣占五分之一稍多點,如把低壓艙抽成半個大氣壓時,相當於5000米高空,其中氧氣也相對減少,人體就出現缺氧症狀,長時間不供氧氣就會暈厥,”耐力強的人則堅持時間長,這就是抗缺氧耐力強。航天人員的條件必須是抗低壓和抗缺氧耐力強的人,有潛在性暈撅和有暈厥素質的人,都通不過這項實驗檢查。
超重耐力檢查:人體乘坐的載人航天器要用火箭發射,火箭推進帶來的衝擊力,即加速度對人體有一定影響,個體之間對這項環境因素的耐力也有差別。這項選拔在進入太空之前要不斷進行,因為超重耐力可以通過訓練得到提高。檢查和訓練在離心機上進行,離心機可以按需要造成類似火箭的加速度。離心機利用實驗座艙圍繞軸心旋轉時產生的離心力來提供重力變化,以模擬火箭飛行時所產生的加速度。人體對這項環境因素的耐力與方向有關,從頭部到足部稱為縱向加速度力,人體的耐力較小;從胸到背部叫橫向加速度力,人體能較大地承受。一般航天器的座椅姿式均采用承受橫向加速度力的方向,選拔性檢查也采用這種姿式。
失重耐力檢查:真正的失重狀態進入太空才能體驗到,在地麵模擬的失重狀態隻是暫時的低重力現象。這項檢查一般在預備宇航員中進行。一般的方法是利用飛機作拋物線飛行,造成20~30秒鍾的失重狀態,檢查人的定向能力、精細動作能力、心率和血液循環情況以及進食方式等等。特別是第1次進入太空的人,必須作這項檢查和考驗,實際上這也是一項宇航員的訓練項目。但飛機拋物線飛行所造成的失重狀態的前後都伴隨著“超重”現象。故這項檢查也稱為“超重、失重交替耐力檢查”,其檢查結果要綜合評定。
振動耐力檢查:火箭起飛和載人航天器返回時都會遇到機械振動環境,因為振動可能誘發心血管係統功能紊亂及其它生理不良反應,個體之間對振動的耐力也有差別。振動耐力檢查要在特製的振動台上進行。振動台是專門模擬各種振動的設備,除檢查人體的振動耐力外,主要用於研究人體生理功能及對工作效率的影響,研究減振措施和個人防護裝備。在選拔振動耐力時記錄相應指標,對振動刺激敏感性過強的人不適合作宇航員。
沉靜耐力檢查:也稱為“隔絕實驗”檢查,是針對太空環境的沉靜和航天人員的孤獨感而設計的項目,檢查是在地麵的太空環境模擬艙中進行的。把被檢人送入與外部隔絕的模擬生活艙裏,讓他過著類似進入太空時的生活,吃航天食品,在艙裏劃、便,用這種方法測定候選人適應異常環境和對渺L界刺激的適應能力。這項試驗,對初進太空的人一定要進行,這也是一項宇航員的訓練項目。蘇美兩國在未進入太空之前,對這項耐力試驗非常重視,把它列為重要的指標之一。隨著載人航天的實現,天上地下通訊聯絡係統增強和宇航員生活不斷多樣化,這項指標的意義也隨之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