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長春飛行學院到牡丹江初教機場,再到錦州飛行大隊,由於劉伯明一直表現出色,1991年,他開始單飛,並獨立駕駛殲八。1998年,他和翟誌剛等一起被選為我國第一批航天員。
劉誌生曾在北京航天城親眼見證兒子訓練的艱苦:坐在高空旋轉椅上,疾轉100多圈後,下來還要辨別方向;有幾天要24小時頭朝下躺在30度角傾斜的床上。回憶起這些鏡頭,老人的眼中流露出對兒子的憐惜。
如今,劉伯明即將帶著億萬中國人的夢想,乘坐神舟七號飛向太空。劉誌生得知這個消息非常激動,他說:“沒有白努力,兒子是好樣的!”
神舟七號飛船順利著陸後,劉伯明出艙後發表講話: “我們剛才進行了重力返回再適應,並進行醫監醫保檢測,身體狀況都正常,相信中國航天員是最棒的,請祖國人民放心,感謝祖國人民。”
神舟七號上的三位航天員與家人進行了天地通話。劉伯明還向鏡頭展示了一張字條。上麵寫著“俯瞰家園,同一個地球村;橫望日月,同一個太空城;三馬飛天,齊祝願;天地連線,一家人。”
2008年11月7日上午10點,慶祝神舟七號載人航天飛行圓滿成功大會在人民大會堂召開。中共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授予劉伯明同誌“英雄航天員”稱號。胡錦濤親自為劉伯明頒發了“航天功勳獎章”和證書。
中國航天英雄景海鵬
景海鵬,男,漢族,身高172厘米,山西陽泉人,黨員,大學文化、雙學士。1966年10月出生,1985年6月入伍,1987年9月入黨,現為中國人民解放軍航天員大隊二級航天員,副師職,大校軍銜。
一雙炯炯有神的眼睛,一頭濃密的頭發,這就是英姿颯爽的景海鵬!
景海鵬曾任空軍航空兵某師某團領航主任,飛過殲六等機型,安全飛行1200小時,為空軍一級飛行員。1998年1月正式成為我國首批航天員。經過多年的航天員訓練,完成了基礎理論、航天環境適應性、專業技術等8大類幾十個科目的訓練任務,以優異的成績通過航天員專業技術綜合考核。
景海鵬是神舟六號航天員候選人,神舟七號航天員。
在家中,景海鵬是兄妹3人中的老大。他性格內向,不太愛說話,但從小喜歡體育,尤其喜歡打籃球。因為個子不高,老師說他不能當主力。景海鵬是個不服輸的人,找一切機會上場。結果,這個從開始坐冷板凳的小夥子,無論在中學,還是以後在部隊,他都是籃球主力隊員。直到現在,他仍然是航天員中的籃球“鋼鐵前鋒”。
讀高中時的一天,景海鵬代表所在的安邑中學去運城中學打籃球比賽,在運城中學宣傳欄裏,他第一次看到了飛行員的照片。
這似乎是命中注定的相遇,景海鵬的眼睛都不願從照片上挪開。回到家中,他興奮地向父親比劃,飛行員的頭盔是這樣的,護鏡是那樣的。景海鵬說,自己真得非常喜歡飛行員的服裝,看起來很威武。他告訴父親:“我要當飛行員。”
1984年,空軍在運城招考飛行員,景海鵬報了名。但是由於身體原因,他落選了。當時是因為學習時間太長、勞累過度,大哥眼睛裏有些血絲,所以沒有驗上。這次落選對景海鵬無疑是個巨大的打擊,他當時連門都不肯出,說“沒臉見人”。然而更大的打擊來了——父親打算讓他退學。後來村裏的電工到景家串門,見狀就勸景靠喜(景海鵬的父親)讓兒子再讀1年,並讓景海鵬在父母麵前表態。景海鵬說:“如果再考不上飛行員,我就不活了。”就這樣,景海鵬轉入解州中學補習。轉入解州中學之後,景海鵬學習更加用功。最早進教室的是他,最晚離開教室的還是他,兩三個星期都不回家。另外,他特別注意了身體。並從那裏成功考上了河北保定航校。
1988年,景海鵬順利從保定航校畢業,到連雲港的訓練基地。
1991年6月份分配到南空駐無錫機場某部,成為一名空軍飛行員,景海鵬憑借自己的出色表現,在幾年後被任命為領航主管。他做事認真,刻苦鑽研飛行技術,曾在團裏駕駛飛機設計成績最好。
1996年底,景海鵬參加了航天員選拔。
1998年,他正式成為我國首批航天員中的一員。2006年景海鵬入選神六航天員梯隊。
景海鵬入伍後23年間總共回家3次,最近的一次也是時間最長的一次,是在神六發射之後的2006年春節,其實也隻在家呆了5天。
神舟七號太空船於2008年9月25號發射升空,3個太空人包括入選過神五及神六計劃的翟誌剛、以及2名也曾經入選過神六的隊友劉伯明與景海鵬。
景海鵬是1991年6月份分配到南空駐無錫機場某部的,而許驥認識他還要更早些。“1990年,他從航校畢業後,來到連雲港的訓練基地,那個時候我們就認識了!”當時擔任副大隊長和教員的許驥,就對景海鵬這個山西小夥子印象深刻,“他幹什麼事情都特別認真。”
1991年3月份,許驥調入南空駐無錫機場某部;3個月後,景海鵬也分配到這裏,成為一名空軍飛行員。從此後,這對師徒在六七年的時間裏同在無錫這片藍天下。許驥相繼擔任了副大隊長、隊長,而景海鵬也憑借自己的出色表現,在幾年後被任命為領航主管。
“海鵬比較好強,不服輸。”許驥說,在景海鵬這批飛行員中,個個素質都比較高,他算是最刻苦鑽研的,“每次帶他們飛行,教員們都要在著陸後講一講訓練當中的問題。海鵬對此特別重視,不光認真聽,還會去翻很多資料,做些理論上的研究,再加以驗證。”
刻苦鑽研與飛行技術是成正比的。許驥說,有一年,團裏在太湖上空進行空靶實彈射擊訓練,前麵一架飛機拖著長長的靶子起飛後,後麵兩架飛機再跟著起飛,全程保持目視聯係,一直跟著這架飛機,等到進入射擊空域後,跟在後麵的第一架飛機開始瞄準攻擊;完成任務後,第二架飛機再開始攻擊……“這是全團第一次組織這樣的高難課目訓練,景海鵬駕駛的飛機,射擊成績是全團最好的!”
還有一次不大不小的驚險,也讓許驥記憶猶新,並更加對景海鵬的飛行技術讚賞有加。那次,景海鵬成功處置了訓練中出現的一個緊急情況。
“當時天特別熱,景海鵬和他的戰友們正在空中做飛行訓練,我在飛行員休息室,通過寬大的玻璃可以看到機場跑道上的情況。”許驥說,輪到景海鵬的飛機降落時,意想不到的情況出現了,“他一著陸我們就發現機頭向下耷拉著,當即判斷,肯定是前輪有問題!”果然,因為地麵溫度太高,跑道上有一些小石塊,飛機降落時輪子的衝擊力非常大,觸碰到石塊時立即爆掉了,“這種情況是很危險的,如果飛行員方向保持不好、飛機偏離跑道的話,很容易傾覆出去……”看到眼前的一切,許驥急壞了。不過,很快他就發現,景海鵬進行了一係列的緊急處置:保持方向,放減速板,關掉其中一台發動機,放減速傘……這些都是在很短的時間內處理完的,一個不大不小的驚險就這樣被成功化解。
飛機停穩後,大夥趕快跑過去幫景海鵬把飛機拉回來,隻見他鎮定地走出機艙,有條有理地向團領導講述自己當時的處理方式,並和戰友們一起對跑道路麵進行調查。
駕機飛行是一名高手,打起籃球來也是一把好手!“景海鵬的球技很棒,在他們這批飛行員中,水平是數一數二。”許驥說,團裏規定每天都有一個半小時的體育運動時間,常規運動如籃球、長跑等,還有一些針對飛行員的特定項目如懸梯滾輪等,“大家比較喜歡的是打籃球,每次都少不了景海鵬,他在籃球場上從來都是非常突出的一個!”
許驥的這番評價,還真應了景海鵬父親景靠喜幾天前接受記者采訪時說的話。景家父子都喜歡體育運動,海鵬上小學二年級時,整天和高年級的同學打球,他個小投不進還老喜歡跟人家搶。上三年級後,個頭高了些,體育老師還把學校裏用舊的籃球給他玩,他就在院牆上畫了一個圈,模擬籃球架……到了部隊,打起籃球來當然更是得心應手。
同時,景海鵬在戰友當中的號召力與組織能力也非常突出,在訓練基地的時候他就是區隊長(相當於班長),到了無錫機場後雖然沒有設置這個職務,但大夥兒還是特別“認”他:由他招呼去打籃球,很快一幫人就能聚到一起;教員們要求飛行員自己去完成的一些科目,也都是先交給他,然後再分下去……
對景海鵬來說,無錫給他的還不僅僅是任他翱翔的天空,還有他的妻子、兒子,他的家。1993年景海鵬結婚了,妻子是部隊場站的一位領導介紹的。可惜許驥沒能參加他們的婚禮,當時他被派到嘉興學習了。“海鵬結婚前給我打了個電話,告訴我他要結婚了。後來我回到無錫後,還特地去了他家,補喝喜酒……”
1996年底,景海鵬參加了航天員選拔。同一時期,他的妻子懷孕了。1997年8月,兒子誕生!
1998年1月8日複選,景海鵬成為中國首批航天員。此刻,兒子已經4個月了,景海鵬給他取了個名字,叫“景宇飛”。
景海鵬到了航天大隊後,許驥在1998年去北京培訓的時候特地打電話給他,兩人一起吃飯,好好地聊了聊。不過,從那以後見麵的幾乎就非常少了。
前不久聽到景海鵬成為“神七”正選航天員的消息後,許驥特別驕傲和激動,“海鵬特別熱愛飛行,他為這個事業堅持奮鬥了這麼多年,矢誌不渝地追逐自己的夢想,真的非常不容易!”許驥說,自己也當了這麼多年的飛行員,知道其中的辛苦,特別是航天員,訓練起來更加枯燥,甚至嚴酷,如果不是有著真正的夢想和追求,很難堅持下來!“我非常敬佩他,也相信他一定會成功!”
2008年9月28日傍晚,這是億萬中華兒女注目的時刻,這一時刻“神七”凱旋!翟誌剛、劉伯明、景海鵬三名神七航天員圓滿完成任務,順利返回祖國大地。航天員的父母妻兒歡呼雀躍起來。
“中國加油!景海鵬加油!”“景海鵬,你是我們中國人的驕傲!”景海鵬在山西運城東楊家卓村的父老鄉親們為他呐喊助威。
在電視上看到景海鵬安全出艙後,遠在山西運城東楊家卓村的父母興奮地鼓著掌。各方朋友送來的30多紙箱鞭炮相繼被點燃,響聲不絕於耳,院子裏歡笑聲不斷。
2008年9月28日下午,天氣仿佛也感受到了這份喜慶,在4天連雨之後放晴。東楊家卓村的老老小小和婦女們帶上自家的小凳子,早早就聚集在景家的院子中央集體收看神七節目,等待神七安全著陸。
懵懂無知的小孩子趴在母親的背上,瞪著大眼睛好奇地看著電視畫麵,還不住地往嘴裏塞著大人散發的喜糖。一位白發蒼蒼的老人拄著拐杖被攙扶來到景家,不斷地詢問著“海鵬現在怎麼樣了”。
景家的客人絡繹不絕,景海鵬的父親景靠喜已記不清楚家裏到底來過多少親戚朋友。
他說,他這幾天最願意做的事情,就是坐在電視機前看兒子。景海鵬和他的戰友們成功返回後,他緊繃的心終於放了下來。
老人每每思念兒子和孫子的時候,便隻能掏出照片瞅上幾眼。他的母親王珍玲清楚地記得他和兒子最後一次通話的時間是2008年8月8日。她說,那一次海鵬打來電話專門提醒她和他爸看奧運會開幕式。
景海鵬安全出艙前,母親王珍玲一直雙手合十在胸前。直到看到景海鵬安全地出現在電視屏幕上,王珍玲才放下心來,激動的淚水模糊了她的雙眼。她不停地說,“太開心了,我為我的兒子驕傲。”景海鵬的父親景靠喜滿麵笑容地說,“希望兒子日後能為祖國航天事業再次作出更大的貢獻。”
運城市蒲劇團的兩名演員和十餘名戲曲愛好者組隊來到景家演出名曲目,祝賀神七成功歸來。蒲劇演員賈菊蘭在現場用毛筆寫下“圓航天夢想,興強國偉業”十個大字,贈送給景海鵬的父母。
運城市民政局和雙擁辦的同誌送來了家電用品,並贈予景海鵬全家“模範家屬”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