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母親殷切的目光注視下,翟誌剛一步步成長起來。先後任飛行中隊長、飛行教員。1995年5月的一天,翟誌剛參加飛行訓練。忽然,一股強勁的氣流卷起沙塵暴向機場襲來。當時,他正在返航途中,目視已看不清地麵,風速10米以上,他駕駛戰機完全憑儀表安然著陸。那一次,他榮立了三等功。

日常生活中的翟誌剛愛好很多,他舞跳得不錯,模仿趙本山的小品也惟妙惟肖。

翟誌剛的哥哥翟誌強說,一般翟誌剛訓練任務緊張的時候,也正是他愛人工作忙的時候,有時幾天也找不著他們。他最後和弟弟通話是在兩個月前,從談話中翟誌強感覺到弟弟此次登上“神六”的把握很大,弟弟說他們馬上要進入封閉訓練了,並實地操作演練,但最後誰能圓上飛天夢,得臨發射前才能宣布。翟誌強對弟弟很有信心:他飛上去的機會有八九成吧!

1996年初夏,翟誌剛接到通知,參加航天員初選體檢。初檢合格,他又接通知到北京空軍總醫院參加臨床體檢。再接下來,他來到北京航天醫學工程研究所,參加“特檢”,也就是航天生理功能檢查。

醫學臨床檢查,要對人體的幾十個大大小小的器官逐一檢查,隨後的航天生理功能檢查更是苛刻。幾個月下來,1000多名初選入圍者已所剩無幾。

翟誌剛順利地一關一關闖過。他的臨床醫學和航天生理功能各項檢查的指標都達到優秀,令評選委員會全體專家信服。從飛行員到航天員,有許多東西要從頭學起。基礎理論訓練,就有十幾門課程。翟誌剛回憶說:“我當飛行員已飛過了1000小時,基本上可以吃老本了。到這兒後,天天要像準備高考的學生似的趴在桌上讀書,學的東西還都很枯燥,聽起來很吃力,開始確實不適應。初來時的兩年,晚上12點前沒睡過覺。”

航天環境適應性訓練,是一項非常艱苦的訓練。然而,記者在觀看他進行這項訓練的錄像時,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自始至終,翟誌剛麵帶微笑。

首飛之前,翟誌剛的心理教員曾問過他:“你想沒想過如果選你去執行首飛任務,會是什麼心情?”

翟誌剛滿臉笑開了花:“我會比平時訓練更放鬆,就讓我輕鬆地去飛吧!”

“圓飛天夢,為了祖國!”翟誌剛這樣說。

翟誌剛的母親如今已81歲高齡,她不願離開故土到北京跟兒子享福。無法守在母親身邊盡孝的翟誌剛隻有通過寄點錢來表達一個兒子的心意。他說,寄多少媳婦都不管,直寄到我認為合適為止。

日常生活中的翟誌剛愛好頗多,同事們說他屬於“動靜皆宜”型。靜,他好研習書法,鑽得還挺深;動,他交誼舞跳得有模有樣,每次航天員們辦舞會,滿場飛的準是他。他還是個能工巧匠,家裏安裝、修理個什麼玩意,他一看就會,一摸就懂。

閑暇時,翟誌剛愛看武打小說,愛看電視小品,模仿起趙本山來,還真有幾分神形兼似。他還有個不大為人所知的愛好——愛玩電動玩具。每次給兒子買回電動玩具來,他自己先玩個痛快,再給兒子當教練。

翟誌剛入選宇航員隊伍已經10年,兩次入選“神五”、“神六”梯隊,兩次與“飛天”失之交臂。

2003年“神五”飛天前,翟誌剛和楊利偉、聶海勝同時成為“神五”的備選宇航員。楊利偉被確定為“神五”宇航員後,翟誌剛和聶海勝曾陪著即將出征的楊利偉在媒體麵前亮相,做出征前的彙報。作為備選宇航員,他們一直將楊利偉送到“神五”艙口。當所有鏡頭燈光都對準楊利偉時,他們一直微笑著向人群揮手。

“當時為楊利偉捏一把汗,並沒有想‘他上了,我沒能上’。”翟誌剛這樣回憶當時的感受。

翟誌剛在“神六”發射前再次成為熱門人選,而同樣可惜的是,他再次失之交臂。有記者問他,距離那麼近,卻沒有得到,會不會覺得惋惜?他說:“就是因為太近了,所以跟著一樣光榮。”

因為強烈的榮譽感,翟誌剛一直努力,等待實現飛天夢想,他曾這樣表白:“如果‘神七’還是擦肩而過,我還是要繼續努力。”

神舟七號飛船順利著陸後,翟誌剛出艙後發表講話:“我們順利的完成了這次載人航天飛行任務,剛剛返回到地麵,昨天,中國航天員進行了首次出艙活動,使命光榮,充滿挑戰,結果圓滿,我為祖國感到驕傲!”

2008年11月7日上午10點,慶祝神舟七號載人航天飛行圓滿成功大會在人民大會堂召開。中共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授予翟誌剛同誌“航天英雄”的稱號,胡錦濤親自為翟誌剛頒發“航天功勳獎章”和證書。

翟誌剛的愛人張淑靜是他的戰友,張淑靜在航天食品研究部門工作,航天員的飲食計劃都是她所在的單位研究製定的。1994年,張淑靜與翟誌剛結婚,婚後兩人非常恩愛。

“神五”發射成功後,麵對媒體的采訪,張淑靜曾對翟誌剛有三句話的評價:“他是很負責、溫情的丈夫;他是兒子眼中可愛的父親、是父母麵前孝順的兒子;我此生嫁給他,真是幸運。如果有來生,我還要嫁給他!”兒子翟天雄今年10歲,上小學四年級,立誌長大後也當航天員。

妻子張淑靜說:“我對翟誌剛有3句話的評價:他是溫情的丈夫,可愛的父親,孝順的兒子。”當年選拔航天員時,按規定家屬也要進行體檢。張淑靜對翟誌剛表示:“如果因為我的身體原因而影響到你,那我哪怕與你離婚,也要支持你的事業!”“神舟”五號飛船發射準備階段,翟誌剛以其優秀的訓練成績和綜合素質,被選入3人首飛梯隊。在測試演練開始前,翟誌剛的心理教員怕他心情緊張,特地去找他聊天。翟誌剛麵帶微笑,談笑風生。沒談幾句話,教員回來了,說:“我本來想幫他緩解一下緊張情緒,他倒好,先幫我把情緒放鬆了”。如今,戰友實現了“飛天夢”,翟誌剛說:“為了祖國,我們一定要飛得更高!”中國航天英雄劉伯明

劉伯明,男,漢族,身高168厘米,黑龍江省齊齊哈爾市依安縣人,黨員,大學文化、雙學士。1966年9月出生,1986年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1985年6月入伍,1990年9月17日加入中國共產黨,現為中國人民解放軍航天員大隊二級航天員,副師職,大校軍銜。

劉伯明曾任空軍航空兵某師某團中隊長,飛過殲八等機型,安全飛行1050小時,為空軍一級飛行員。1998年1月正式成為我國首批航天員。經過多年的航天員訓練,完成了基礎理論、航天環境適應性、專業技術等8大類幾十個科目的訓練任務,以優異的成績通過航天員專業技術綜合考核。2005年6月,入選神舟六號載人航天飛行乘組梯隊成員。

2008年6月,入選神舟七號載人飛行乘組。

1966年農曆九月十六日,依安縣紅星鄉東升村一戶普通農民家中,一個男嬰呱呱墜地,父親劉誌生為他起名劉伯明。

劉伯明兄妹6人,他在家中排行老二。1983年,劉伯明考到依安一中讀高中時,家裏要同時負擔5個孩子讀書,以種地為生的父親已經深感乏力。

劉伯明知道家裏困難,決定不像其他同學那樣住校,而是跑校。父親咬牙花100多塊錢給他買了一輛二手的“白山”自行車,供他上學往返。

學校離家近10公裏,全是坑窪土路。好天氣時走路都吃力,遇到下雨天就變成黑泥水,連下腳都難。冬天路麵結冰,非常滑。劉誌生說,高中3年,劉伯明每天三四點鍾起床,走時天不亮,回家天又黑了,兩頭不見太陽。“瞅著挺遭罪,但是沒辦法,家裏就這個條件。”

劉伯明高三時的班主任、現任依安縣教育局副局長的張福林說,冬天的依安可勁兒冷,即使不下雪,劉伯明騎到學校時也是臉上、脖子上、身上掛滿了白霜,衣服都是濕的,被同學們戲稱為“小雪人”。但是無論雨多猛、雪多大,他從未遲到或早退過。

父親劉誌生說,雖然每天騎車往返20公裏很辛苦,但是劉伯明高中3年從未生過病,連感冒都沒有過。張福林說,高中3年,鍛煉了劉伯明強壯的體魄和堅強的意誌,為他日後奠定了堅實基礎。

1985年,空軍在依安縣招飛行員,嚴格的身體素質標準使很多報名者在第一關就遭淘汰。而劉伯明,輕鬆地就過關了。

劉伯明初三時的語文老師張述和說,伯明的成績一直非常好,當時全班考高中隻考上五六個,他就是其中之一。但張述和也透露,中考時劉伯明的英語是零分。

原來,劉伯明初中就讀的農村學校,當時英語課隻開半年,沒有正規英語老師,所有學生在中考時都被英語拉了分。但即使是在一門沒有分的情況下,劉伯明也考入了縣裏的一中。

劉伯明進入高中後在英語學習上格外下功夫。父親劉誌生說:“他連走道、幹活時,都在背單詞。”現在,在航天員隊伍中,劉伯明的英語是最出色的。

正是從高中時代的一篇英文課外資料中,劉伯明第一次接觸到了“航天”這個詞。“‘對個人來說,這隻是小小的一步;但對人類來說,卻是一大步。’讀到阿姆斯特朗登上月球時說的這句話,我很震撼。他的境界很高,航天的確是全人類的事業。”劉伯明事後表示。

1985年,在通過苛刻的招飛體檢之後,劉伯明又毫無懸念地通過了文化課考試,進入長春飛行學院。

從長春飛行學院到牡丹江初教機場,再到錦州飛行大隊,1991年,他開始單飛,並獨立駕駛殲八。1998年,他和翟誌剛等一起被選為我國第一批航天員。

一如20多年前那個在家鄉泥濘道路上頂著風雪騎車往返的堅毅少年,今天的劉伯明,用當年的那股韌勁麵對航天員艱苦的訓練,並取得驕人成績。如今,他已經帶著億萬中國人的夢想,乘坐神舟七號飛向太空。

1985年,空軍招飛在縣城初試時,劉伯明的父親才知道兒子悄悄報了軍校,父親記得兒子說過:“家裏的負擔太重,當兵能省一大筆費用。”麵對兒子的懂事,父親感到驕傲。那一年,經過重重考試,劉伯明成為學校幾年來招飛唯一被選上的學生。1990年,劉伯明真正成為一名戰鬥機飛行員,但他並不滿足。那幾年,劉伯明無論飛行技能還是戰鬥機飛行員的作風養成,都在飛速進步。

劉伯明號稱“小諸葛”,除了學習好,凡是動腦筋的事他都愛摻和。無論當飛行員還是航天員,每回智力競賽他都不落。曾有一名以出刁鑽問題著稱的教官在連續“考問”劉伯明十多個“犄角旮旯”的問題後,也被他的對答如流所“震懾”,從此對他實行“免提”政策。

對於“神六”飛天,父親劉誌生認為,即使這次不能上天,兒子能入圍大名單,已是非常優秀了。現在,他隻希望兒子能夠踏踏實實訓練,畢竟以後還有許多次機會。

“神七”於2008年9月25日升空,3個正選太空人已然確定了,分別是翟誌剛、劉伯明與景海鵬,進行中國航天首次太空漫步的是曾經2次入選神舟計劃的航天員翟誌剛。當晚,“神七”搭載3名宇航員在中國酒泉衛星發射中心升空。北京時間2008年9月28日,成功返回地球。

前往長春飛行學院學習的前一天,父母和老師都去車站為劉伯明送行。張福林對他說:“努力,隻要你按照念高中時的堅強繼續努力下去,以後不會錯的。進步了就給我寫信,落後了就別寫了。”

後來,每當取得進步,劉伯明都會給他尊敬的老師寫一封信。

張福林說,劉伯明的信通常挺長。信中他提到過訓練艱苦,但是每次都會接一句:“訓練時很苦,但是我能吃這個苦,請老師您相信我。”

父親劉誌生說,劉伯明剛到部隊,每天早晨要跑1萬米鍛煉身體。劉伯明曾對他說過有時候中途真的不想再跑了,但還是咬牙堅持了下來。後來養成了習慣,如果哪天不跑萬米,還覺得不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