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看人下菜碟的勢利,應伯爵式的市儈習氣,實乃批評的大敵,也是當下文學批評界最嚴重的問題。因為一個作家有名氣、有地位、獲了獎,便天花亂墜地吹捧他,——這既是對被吹捧者的不尊重,也是對自己人格的侮辱,更是對文學的生態環境的嚴重破壞。不能隨便就將一個“著名作家”奉為“大師”,不能隨便就將一個三流的獲獎作家當做“我們的名族品牌”,更不能將他當做什麼“文學共和國”的締造者,因為,這種華而不實、大而無當的評價,或許可以引幾個人開心一笑,至於別的意義,仿佛很是寥寥。
5 有話好好說。要學會擺事實,講道理,以理服人,這就需要介入批評的人,懂得並遵守基本的“遊戲規則”。文學批評不是打群架,不是紮堆起哄架秧子,不是任何方式的撒嬌和撒野。“微博”可以迅捷地傳播消息,可以發泄憤怒,但以我淺見,似乎並非展開文學批評的可靠平台。在“微博”上隨便罵兩句人,進而糾合起“無主名”的“哄客”一起來鼓噪,——這固然很熱鬧,但也很無聊;這種行為,雖然像屠格涅夫所嘲笑的“口哨聲”那樣,會“在某一部分讀者中引起讚許的笑”,但是,本質上是一種傲慢而淺薄的幼稚行為,毫無對話的誠意和建設性可言。你如果真的討厭薩達姆和卡紮菲,那就別像他們那樣歇斯底裏地說話,好嗎?
6 別怕那些攻擊者誣你為“瘋子”。一個虔誠而認真的批評家,總是容易被人視為另類。俄國最優秀的知識分子恰達耶夫,就曾被斥為俄羅斯的“敵人”和“叛徒”。沙皇本人甚至將恰達耶夫當做“瘋子”,在聖諭中稱他的《哲學書簡》“是一個瘋子的胡言亂語”,並指派醫生每天去給恰達耶夫“治病”。京劇界有一句行話,道是:“不瘋魔不成活”。既然如此,就隻管做自己的事,走自己的路,讓那些“和厚之態可掬”的“正常人”說去吧。
7 整體上看,我們時代的文學仍然停留在不夠成熟的狀態,當代的不少“著名作家”和“文學大師”的文學才華與寫作能力、人格境界與批判勇氣,都很值得懷疑。唉!卑卑世態,嫋嫋人情,泥鰍一樣滑溜的聰明人實在太多了,虛假的文學“高峰”實在太多了,“皇帝的新衣”實在太多了。在追求文學自覺方麵,在重建文化自信方麵,我們仍然有很多問題要研究,仍然有很多事情要去做。我們的文學批評任重而道遠。文學批評的牛虻和貓頭鷹,飛起來吧!
2013年5月27日,北京北新橋